港東港西/魚過敏患者也可吃魚\鄭晴
魚類含有蛋白質、Omega 3等豐富營養,有助兒童成長,但不少人對魚類過敏,往往兩、三歲開始有過敏反應,鄭晴也有不少朋友對吃魚過敏,因而戒吃所有魚。中文大學醫學院研究發現,引起過敏的元兇是魚肉含有的小清蛋白,有些魚的致敏度較低。研究團隊建立「魚類過敏階梯」系統,過敏科專家可參照為患者提供更精準診治,以免患者不必要地戒口。
研究招募了249名魚過敏兒童患者,平均4.2歲。研究團隊收集他們對不同魚類的特異性IgE(一種與過敏相關的抗體)的濃度,分析對各種魚類的相對耐受性。
鱈魚三文魚吞拿魚低致敏
研究發現,四成患者不會對特定魚類過敏。鰂魚、鯰魚、鯇魚的致敏度最高,其次是石斑和鯡魚,而最低致敏度的是鱈魚、大比目魚、三文魚和吞拿魚。
研究又發現,三分之一參加研究的患者對蝦、蟹、蜆、帶子等甲殼類或貝類海產並無過敏。而且,部分患者對部分致敏度低的魚類有耐受性。
領導今次研究的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教授梁廷勳表示,找出有效評估魚過敏患者能吃及不能吃哪些魚類,可為他們提供適當和安全的臨床建議。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研究助理教授衛懿欣說,過敏科專家為病人診斷時,可先從致敏度較低的魚類開始,有助更準確診斷,讓病人重新進食小清蛋白水平低的魚。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助理教授梁詩彥說,氣道阻塞、過敏性休克等魚過敏反應可以致命,因此,魚過敏患者即使對部分魚類有耐受性,食魚時亦不可掉以輕心。他們應接受徹底的過敏評估後,在過敏科專家的監督下,逐漸增加食用耐受魚類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