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 色/地攤卷餅\判 答

  上學時,唯一有動力讓我繼續認真聽講、正襟危坐的,就是再過十幾分鐘、幾分鐘,等下課鈴一響,就能跑出去吃份滿當當、香噴噴的卷餅。手拿卷餅,一步一口的樣子,在同學們看來相當神氣。也許就是那幾分鐘,好吃的滿足感,勝過了考試拔頭籌的成就感。

  少年時吃的卷餅,不同於現在認知中的煎餅或筋餅,餅是發麵烙好的,巨大一張,在碳水的份額裏鶴立雞群。製作形式沒有規矩,不設門檻,通常就是一張鋪開來,各種蔬菜絲、肉絲往裏加,加到一個真心實意的程度包起來給你。每個攤位都有自己的材料和風格,從最基礎的土豆絲、胡蘿蔔、豆芽,到升級版的裏脊、蝦仁、五花肉,餅皮有稍軟或硬的,味道也可自選加辣、加酸,或遵從經典,運氣好的話能組成一份無比豐盛、深合本心的大卷餅。吃過之後,接下來幾堂課也都能活力百倍、絕不喊累。

  本以為畢業後,這地攤卷餅就會像我的青葱時光一樣,漸漸被歲月蒙塵,直到淡出所有畫面。可巧的是,前段時間回家,竟然在夜市久別重逢。那一瞬間真的彷彿故人再見,激動得眼含淚水。不同的是,跟年少時相比,如今的卷餅可「豪華」太多,各種菜式爭奇鬥艷,有提前下鍋炒好的,也有適合涼拌和生食的;就連肉類都極盡所能開發空白,除了幾位「常駐嘉賓」,還有雞腳筋、牛百葉,甚至是豬耳朵,看到人選擇障礙症發作。買了沉甸甸一份來吃,貪婪得幾乎要囊括全場,看海帶絲跟粉條、青椒、豆腐絲擠得喘不過氣來,旁邊的裏脊肉和雞蛋都顯得相當侷促。能比價一頓簡餐的卷餅,沒有了同學們艷羨的目光,吃得也沒那麼得意了。但所幸它在,每每回頭看,就像跟曾經的自己聚首,雖模糊,卻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