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障/「看病更方便 再也不用為報銷奔波發愁」
社會保障關乎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人民群眾不分城鄉、地域、性別、職業,在年老及面對疾病、失業、工傷、殘疾、貧困等風險時都應有相應制度保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等會議多次研究審議改革和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總體方案、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意見等,推動我國社保體系建設進入快車道。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緊盯制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硬骨頭,不斷推進改革」。
2014年,我國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將農村居民和城鎮非就業居民納入相同保障體系。2017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三部門出台意見,明確地方政府為貧困人員等困難群體代繳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費,給6098萬貧困人員的老年生活增添了一份可靠保障。
應對人口老齡化給養老保險制度帶來的新挑戰,「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被寫入黨的二十大報告,成為「十四五」時期我國社保制度改革的重點任務和主攻方向。
一項項改革舉措相繼出台,一波波改革紅利不斷釋放。到2023年末,我國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工傷、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0.7億人、13.3億人、3.0億人、2.4億人,建立起世界規模最大社會保障體系。
醫保、工傷保險以前無法跨地區報銷,讓一些人深感不便。現在,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為百姓帶來更多獲得感。
72歲的黑龍江居民崔向振已連續十幾年在海南過冬。「現在可以異地就醫結算,像我們這樣的『候鳥人群』看病更方便,再也不用為報銷奔波發愁。」崔向振說。
國家醫保局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約5128萬人次,減少參保群眾墊付421.67億元,較2023年同期分別增長162.35%、41.91%。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