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基層醫療發展任重道遠


  特區政府昨日宣布,醫務衞生局轄下正式成立基層醫療署,職責主要包括統籌基層醫療服務、制訂標準和協定護理流程,以及加強基層醫療專業人員培訓三大範疇。面對人口加速老化及慢性疾病病患數目大增,社會醫療負擔日增,因而傳統醫療服務有必要相應作出調整,透過加強公私營醫療協作以減少資源浪費,推動科技應用提高醫療質量,讓基層市民能夠享受負擔得起的醫療服務,基層醫療署未來的工作依然任重道遠。

  本港基層醫療改革討論經年。目前基層醫療以治療為主,對預防的重視不足,已愈來愈難以應付人口轉變的需要。根據醫管局推算,一方面,本港長期病患人數至2039年將大增近50%,至約300萬人;另一方面,至2036年,65歲或以上的長者人口將增加近八成至241萬人,佔整體人口比例約30%。然而,本港醫生、護士和護理人手長期不足,公營醫療系統服務遠超負荷,嚴重影響了市民尤其是基層市民獲得醫療服務的機會。

  因此,重新調整服務模式迫在眉睫,必須由傳統以醫院為重心,轉向更加注重預防及以基層醫療、社區護理為本的模式,以確保能滿足不同階層人士的醫療需要。政府前年公布《基層醫療健康藍圖》,系統地提出未來發展方向及策略。新成立的基層醫療署,其主要職責包括統籌基層醫療服務、制訂標準和流程,以及加強基層醫護人員培訓,正好針對目前醫療系統存在的主要問題,可以更有針對性地整合公私營醫療資源,促進兩個系統的協作和資訊共享,合理分配資源。

  成立基層醫療署的方向正確,不但可以令權責更加分明,亦能夠更好地把基層醫療健康服務整合為以地區為本的醫療服務,有助病人較易得到服務,減少資源重疊和浪費。另一方面,可以強化為基層提供醫療服務的家庭醫生和護理人員的管理和培訓,保障服務質素。未來,政府還需要持續加大改革力度,制訂更加切合時宜的醫療發展策略,投入更多資源打破公私營醫療系統的壁壘,建立協調和綜合的醫療服務,完善基層醫療人手規管和質素監測,確保基層市民能切實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