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革命引領新繁榮 加速發展提升競爭力

  「隨着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興起,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蓬勃發展,形成了智能製造、數字經濟等新產業和新生產力,有望引領全球經濟走出低迷,開啟新的繁榮。」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眭紀剛研究員在其新作《科技創新與新質生產力》一書中指出。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50.2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3%,已連續11年顯著高於同期GDP名義增速。專家們認為,發展數字經濟意義重大,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劉尚希表示,數字化影響的不僅僅是經濟領域,數字革命帶來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是顛覆性的。生產力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形態是緊密關聯的,人類有三大文明,第一次是農業文明,第二次是工業文明,當前則是進入第三次數字文明。數字文明背景下,要從數字革命、數字文明、數字經濟、數字社會背景下理解新質生產力,通過大歷史觀去看新質生產力,要充分認識和把握數字經濟對經濟發展的內在邏輯、發展態勢以及面臨的風險挑戰。

  劉尚希認為,工業經濟發展可以補課,中國在工業化曾經落後,但後來補上來了。不過,數字技術迭代升級具有加速度特徵,「摩爾定律」揭示了這一點,後來者是難以追趕的,正是數字經濟的特性決定了其在國際競爭中「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

  發展若放慢 將威脅國安

  「國家的綜合實力最終體現在不斷要創新來支撐產業產品和商業模式的競爭力上」。劉尚希表示,當前國際競爭愈發劇烈,大國博弈正加速演變。在數字革命浪潮中,如果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放慢,將是最大的國家安全風險。數字革命帶來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是顛覆性的。「中國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放在數字經濟大的背景下去認識它,離開數字經濟去談新質生產力,就是空中樓閣」,他表示,在傳統工業化的框架裏面去談新質生產力,作用也會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