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創新治理體系 應對科技管理短板
近年來,中國科技創新事業不斷取得成就,但依然存在着問題和短板。眭紀剛在其新作《科技創新與新質生產力》一書中指出,當前中國科技管理體制還不能完全適應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需要,科技體制改革中許多重大決策的落實還沒有形成合力,科技創新政策與經濟政策、產業政策的統籌銜接還不夠,全社會鼓勵創新、包容創新的機制和環境有待優化。中國還存在着戰略科技力量缺失導致創新主體能力不強;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有待強化;創新主體間的合作有待進一步加強;不同地區之間創新資源分布嚴重不均;創新制度環境有待進一步完善等問題。
制度政策層面破創新壁壘
眭紀剛建議,應加強面向新質生產力的科技創新體系建設。首先,要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建立有利於創新主體發揮作用的制度框架,包括各類創新組織制度、反壟斷法、知識產權保護,營造公平競爭的創新環境,特別要重視制度對促進創新的基礎性作用。促進創新的各類制度和政策之間要形成合力,加強創新政策與教育政策、人才政策、產業政策、貿易政策、金融政策的緊密結合,從制度和政策層面消除創新壁壘。此外,在事關全局和長遠利益的戰略領域完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新型舉國體制,建立能夠提升中國綜合競爭力、保障實現國家安全的創新制度安排。
倡建一批新的國家實驗室
在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方面,建議加快建設一批新的國家實驗室,提升國家戰略安全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推動建設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創新型領軍企業,超前布局前瞻性基礎研究和前沿引領技術研究開發任務。加快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建設,優先發展對突破關鍵領域 「卡脖子」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的多學科共用平台型設施。系統整合國家研究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平台。統籌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發揮科技創新中心對周邊地區的創新輻射作用。
此外,眭紀剛還建議應建設高效協同的創新治理體系,建立和完善國家科技宏觀決策機制,在科技決策中充分發揮中央科技委員會、科技創新諮詢委員會、各類智庫和社會各界的積極作用。深化行政體制改革,轉變政府科技管理職能,政府部門從直接管理具體項目轉為主要負責科技發展戰略、規劃、政策、布局、評估和監督,探索建立符合創新發展規律的政府管理制度。探索建立政府引導,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國家與企業、社會力量各司其職、密切合作的創新治理模式。鼓勵多種技術方案之間的競爭,開闢新領域新賽道,創造新動能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