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中全會】數字經濟新時代 四鏈融合促發展

產業鏈
產業鏈

創新鏈
創新鏈

人才鏈
人才鏈

資金鏈
資金鏈

  專家談新質生產力堵點 倡重新配置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今日(15日)召開,將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重要部署。其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通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難點,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任務。多位受訪專家認為,在新質生產力不斷發展的時代,人類正從工業經濟時代邁向數字經濟時代,面臨着新的產業生態、新的商業模式,以及各類生產要素的重新配置問題,而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的「四鏈融合」正是數字經濟時代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 ◆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東北三省考察時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的概念。「新質生產力的戰略思想,具有極其重大的戰略和實踐意義」,科技部調研室原主任、研究員胥和平表示,中國多年來大力推動科技創新,特別是加強基礎研究、關鍵技術、顛覆性技術研發,取得很大進展。但是「創新如何驅動發展」是很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實際上,科學、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經濟發展,有其特定規律,科學好不一定技術好,技術好不一定經濟好,而產業則是關鍵環節。「科技要推動經濟發展,必須落到產業上」,胥和平說。

  培育適合顛覆性產業土壤

  胥和平表示,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戰略深化和理論深化。「要認識當代新興產業發展的規律,而當代產業發展最大特點,是由新技術支撐引領的複雜產業創新系統」,胥和平說,過去產業的重點是搞技術、產品、產線,現在則要包括從基礎研究、技術開發到生產方式、運營模式的全過程,是個極其複雜的產業創新過程。

  「更重要的是,產業創業充滿了不確定性,技術、產品、市場供需都處於快速變化中。顛覆性技術充滿不確定性、不可預期。新技術能不能產生顛覆影響,是歷史選擇演進過程,科學技術的不斷突破總有大量新技術出現,但很多紅火一時的新技術最後沒有什麼動靜,而一些不經意的技術或技術路線出乎意料成功,比如PC推動信息發展,大模型引發人工智能大進展,都不是規劃出來的。」胥和平認為,與對顛覆性技術做規劃相比,建立適合顛覆性技術、顛覆性產業發展的土壤、環境和制度,建立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的新生產關係,更為重要。

  體制政策等需作相應變革

  專家們認為,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的「四鏈融合」,是科技推動產業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創新鏈、產業鏈是實體,而資金鏈、人才鏈是要素配置,「四鏈融合」就是生產要素創新配置最好的場景。「在新質生產力發展過程中,是科技與產業相互滲透,科學-技術-產業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過程」,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創新發展政策研究所副所長眭紀剛表示,在科技體制、創新體系、科技政策、創新政策、產業政策、市場政策、教育政策、人才政策等方面都要作出相應變革,不斷激發各類創新主體的活力,形成有利於前沿技術突破、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不斷發展的持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