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苦經營/報檔老夫婦:最低工資都不夠

  圖:耀嫂慨嘆現時報紙檔的收入,連夫婦二人的最低工資都不夠。
  圖:耀嫂慨嘆現時報紙檔的收入,連夫婦二人的最低工資都不夠。

  在旺角道33號凱途發展大廈門前的耀記報紙檔,於70年代經營至今,屹立旺角近50個年頭。70多歲的檔主耀嫂回顧昔日行業的光輝說:「最旺是荃灣線地鐵未通車前(1982年),因為很多人都要在這裏轉車往荃灣,每日可賣700、800份日報。當時,丈夫耀哥每日凌晨四時多便開工,我就在下午接替丈夫,直做到晚上九時收檔。」

  苦撐下去 不想向政府拿援助

  時移世易,現在連馬經,最好賣的也不足90份,以前熱賣的港漫《中華英雄》、《龍虎門》等,入貨十本,留兩本給朋友,其餘都賣不出,皆因人們都轉看網上版。耀嫂感嘆,現時最賣得的是樽裝水,每箱24支,每日賣兩三箱。兩夫婦年紀大了,子女亦不會接手,「賺不了多少,只能做得一日得一日吧。」

  不少報販早已捱不下去,只好結業。耀嫂希望政府能夠多扶持,如放寬牌照限制,讓他們可售賣更多不同種類的飲品,以及刊登更多收費廣告以增加收入。她坦言,目前每月的收入連夫婦兩人的最低工資都不夠。「現在我們兩老是賺得多少算多少,總好過『攤大手板』向政府拿援助。」如果報紙檔能轉型,裝飾得漂亮些,好像外國的報亭,除了報刊雜誌及小商品,更提供旅遊、文化資訊,吸引更多人留意和光顧,那就更好。\大公報記者 葉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