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桑田/美降息預期升溫 互聯網巨頭看漲\倪相仁

  受周四(11日)晚美國公布的6月CPI(消費物價指數)數據較預期低刺激,港股周四周五「兩連升」,重上18000點,多家互聯網龍頭表現亮麗,成為這輪回升的領頭羊,而上半年走出結構性牛市的高息央企、國企股,則紛紛在除淨後出現回吐走勢。短期看,炒作美聯儲減息預期料持續一段時間,資金可能繼續流向互聯網龍頭和科技股,若中期業績出現復甦苗頭,該類股份有望在下半年走出「慢牛」行情。

  在美國最新通脹數據由5月的3.3%放緩至6月的3%(去年6月以來最低增速)之後,市場對美聯儲9月首次減息的信心大增。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美聯儲觀察工具顯示,美聯儲9月降息的概率已經超過84%。有「新美聯儲通訊社」之稱的網絡紅人Nick Timiraos,在社交媒體發帖稱,6月CPI增長溫和的主要原因是住房相關通脹下降,市場對美聯儲降息感到放心,9月降息的預期大部分已經反映在價格中,12月第二次降息的預期也是如此。市場暗示今年第三次降息的可能性正在增加。

  資金流入新興市場 港股勢受惠

  相比美股市場對聯儲降息預期的充分反映,港股和A股市場似乎後知後覺。不過,根據歷史經驗,一旦聯儲宣布減息,肯定會有部分資金流入新興市場,港股也會受惠。跟以往不同的是,中資股的地緣政治風險仍居高不下(大選年),內地經濟也處在轉型的艱難時期,這會抑制外資流入港股的熱情。二者權衡之下,了解內地基金的取向,可能是比較可取的投資之道。

  近幾年內地大部分基金虧錢,少數賺錢的也是因為投了美股,而能夠依靠A股和港股取得正收益的更是鳳毛麟角。不過世事沒有絕對,內地有一家管理80億人民幣資金的私募基金日斗投資,過去5年取得驚人的26%複式年增長。早前,筆者聽了該私募基金CEO王文的分享會,他們取得正收益的秘訣其實很簡單:只投資低估值、高現金流、高分紅的公司,而背後的信念就是:不管你對現狀多麼的悲觀,人類總是往前走,非常勵志。該基金目前主要持倉的行業,包括能源、互聯網、消費、運營商、非銀、公共事業行業等,其中互聯網佔比較重。

  科網股價有望3年翻番

  除了日斗投資,另一家私募基金景林亦強調看好互聯網板塊。該基金認為,有一類內地企業,他們都是普通內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礎平台,基本涵蓋了娛樂、社交、購物、旅行、餐飲、生活服務等各方面,但是他們大多數在港股或者美股市場交易,這樣的格局造成對定價權並不在最熟悉他們的內地投資者手中。所以無論是地緣政治的問題、行業監管的問題、過度競爭的問題,都會最終體現在這些公司的估值裏。在過去3年,這些公司的估值一降再降,現在已經接近公用事業高分紅公司的水平。

  雖然互聯網公司已經告別了高增長的年代,但他們的財務狀況非常良好,除了大量在手的淨現金,還有幾乎無有息負債的資產負債表。按照景林的分析,如果對比海外類似公司的合理估值水平,再考慮到目前內地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所給予一定折扣,這些公司的平均估值也應該在目前基礎上增長20%至30%。然後若考慮未來3年年均業績增速約15%,加上平均每年4%至7%的分紅回購率,未來3年股價有翻番的上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