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范長江行動香港傳媒學子福建行之7/媽祖文化牽兩岸 促進融合心相連


「既是鄉土文化也是重要旅遊資源的媽祖文化,是凝聚兩岸同胞的一條紐帶,要充分發揮其在促進兩岸交流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2011年3月,習近平在參加全國人大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指出。
說起莆田湄洲島,有一張在海峽兩岸乃至全球範圍內形成共識的閃耀名片:媽祖文化。這裏是媽祖誕生地。伴隨着古老廟宇的香煙繚繞和信徒們的虔誠祈福,媽祖文化在海內外發揮着強大的凝聚力。在這股力量中,2021年,台胞王淑華和丈夫繞瑞和來到了媽祖文化的發源地,在湄洲島當起了義務講解員。7月6日,「2024范長江行動福建行」的香港傳媒學子踏上了湄洲島,與王淑華夫婦進行交流,透過他們的故事,學子們了解到閩台民間往來非常頻繁熱絡,每天都有台灣島內台胞專程奔赴湄洲島向媽祖進香,同時也深刻感受到閩台之間有着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和同根同源的血脈親情。\大公報實習記者 劉秋樺莆田報道
「媽祖在哪裏,我們的家就在哪裏。」王淑華和丈夫繞瑞和來自台灣宜蘭縣,2021年他們選擇在湄洲島定居,平常經營餐車,售賣結合了莆田特色與台灣風味的小吃。而他們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就是在湄洲媽祖祖廟擔任義工,為遊客講解媽祖文化,至今已義務講解3年了。
在陸台胞 做兩岸文化交流使者
媽祖是王淑華一家的精神支柱。35年前,224名台灣媽祖信眾衝破重重阻隔,從台灣宜蘭縣直航福建莆田湄洲島,來到「媽祖故里」進香,成就了1949年以來兩岸第一次大規模民間直航。王淑華就是當年台灣漁船直航湄洲島的船員之一王明枝的女兒。
如今,王淑華和丈夫繞瑞和延續着這份信仰,跨過淺淺的海峽,留在湄洲島,不僅把台灣的美食文化帶到島上,還致力於傳播弘揚媽祖文化,做兩岸文化交流使者。
近幾年,夫婦二人活躍於媽祖文化的交流活動,在島上協助舉辦媽祖誕辰慶典、為遊客講述台灣媽祖文化,還積極參與到對岸的媽祖廟會中。媽祖作為海峽兩岸共同信仰的海神,不僅是漁民的守護神,更是兩岸文化交流的象徵。王淑華夫婦深知這一點,便開始策劃更多的交流活動,如組織兩岸媽祖信徒互訪、共同舉辦媽祖文化研討會等,增進了兩岸民眾對彼此文化的了解,也讓更多人感受到了媽祖文化的魅力。
「能在媽祖的『腳下』當義工,我感到很榮幸、很自豪、很開心。」王淑華表示,「只要條件允許的話,我願意一直幹下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把媽祖故事講給更多人聽,將媽祖文化發揚光大。」
閩台地緣相近 台胞登陸第一家園
數十年間,像這樣的海峽故事還有很多。自民間而起,於民間而興。海峽兩岸人同根、神同源,文化一脈相承。聽完王淑華講述與媽祖和湄洲島的經歷後,有港生深表感動:「媽祖文化不僅是信仰的寄託,更是連接兩岸同胞心靈的橋樑。王淑華夫婦的故事,是這橋樑上的美麗風景,見證了民間割不斷的交流交往,展現了兩岸民眾血濃於水的情感。」
「福建氣候以及飲食跟台灣相近,台胞可以快速融入這邊的生活,這裏就是台胞登陸第一家園。我希望能有更多台灣年輕人以媽祖文化為情感紐帶,多到大陸走走看看,讓兩岸年輕一代心更近,情更深。」港生薛卓穎說。
近年來,兩岸媽祖文化交流趨向多元化,不僅涉及謁祖尋根、巡遊祭典、締結友好宮廟等,還包括舉辦研討會、展覽、文化節等。去年9月,為期10天9夜的海峽兩岸同胞護駕湄洲媽祖金身巡安莆田活動掀起一股「媽祖熱」,兩岸600多家媽祖宮廟上萬人參與護駕,其中包括台灣91家宮廟500多名台胞。兩岸同胞以媽祖文化為紐帶,演繹了一段新時代兩岸民間文化交流的傳奇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