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得獎青年簡介(部分)

林鈺琦
寧波第二中學 中四/17歲
經歷撮要:小時候經歷欺凌及家庭暴力,先後確診抑鬱焦慮症、思覺失調和妥瑞症,需服用大量精神科藥物和輔導治療。她參與「非常學堂」課程,透過街頭音樂表演,重新得到成就感和生存的價值,更積極參與香港妥瑞症協會的活動
胡桂寧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三中學 中四/15歲
經歷撮要:父親及祖母於兩年前相繼離世,家中失去經濟支柱,只靠母親身兼多職勉強度日。為減輕家中負擔,胡桂寧盡力處理家務、照顧弟妹,還學習電焊、通渠等技術來賺取外快,協助家人改變困境
KhanBibi Aisha Lachica(愛莎)
中六/17歲
經歷撮要:是菲律賓及巴基斯坦混血兒。雖然在香港土生土長,說得一口流利的廣東話,卻因為外表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視。轉到新學校後,身邊大部分巴基斯坦裔同學都使用烏都語溝通,但她只能用中英語溝通,阻礙融入校園生活,她於是主動教授同學認識廣東話,並從他們身上學習烏都語,打破語言及種族的限制
王晞楠
香島中學 中四/16歲
經歷撮要:中一時確診惡性骨肉瘤,化療期間承受巨大身心痛苦。為盡快恢復學業進度,拒絕再次休學,努力學習下終獲優異成績。現時更擔任國際培幼會大使,曾前往泰國了解東南亞婦女議題,為社會盡一分力
蘇珮斯
聖母書院 中四/16歲
經歷撮要:父母離婚後隨母親入住婦女庇護中心及劏房,居住環境惡劣令失眠及鼻敏感加劇,家庭問題加上學業壓力,最終令她患上焦慮症。後來她向社工求助後接受精神科治療,學懂感恩父母的付出,並轉化家庭困境為動力,期望以讀書脫貧,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資料來源:香港青年協會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健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