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引領新時代改革開放述評之六】以科學方法論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偉大實踐


香港文匯報訊 新華社12日播發《以科學方法論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偉大實踐——新思想引領新時代改革開放述評之六》(全文請掃二維碼)。文章指出,「改革開放是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必須堅持正確的方法論,在不斷實踐探索中推進。」在新時代的偉大變革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深化對改革規律的認識,形成了改革開放以來最豐富、最全面、最系統的改革方法論,保證了改革在攻堅克難中不斷邁上新台階、取得新勝利。
堅持守正創新
2024年5月23日,山東濟南,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企業和專家座談會,深刻闡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改革無論怎麼改,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等根本的東西絕對不能動搖,同時要敢於創新,把該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準了就堅定不移抓。」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審時度勢,堅持守正創新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和結構性矛盾,引領改革全方位展開、向縱深挺進。
錨定目標,保持定力,堅持方向、立場不改變——
2024年6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
會議提出的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應貫徹的原則中,第一條即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
這一原則貫穿改革全過程: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後改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自上而下形成黨領導改革工作的體制機制;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着眼於把黨作為最高政治領導力量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制度化;將黨的領導融入意識形態工作、國有企業治理等各類工作全過程、各方面……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確保改革始終沿着正確政治方向前進。
改革改什麼、怎麼改?習近平總書記給出明確答案:必須以是否符合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為根本尺度。「不該改的、不能改的堅決不改。」
改革之力助推低空經濟「振翅高飛」。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係,是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之義。
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結合,是對改革方向原則的堅守,也是對改革方式方法的創新。
面對新形勢、新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出新要求:「聚焦妨礙中國式現代化順利推進的體制機制障礙」「明確改革的戰略重點、優先順序、主攻方向、推進方式」「改革舉措要有鮮明指向性,奔着解決最突出的問題去」……
面向未來,改革味要更濃、成色要更足。
着力解決制約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卡點堵點問題、發展環境和民生領域的痛點難點問題、有悖社會公平正義的焦點熱點問題,有效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不斷為經濟社會發展增動力、添活力……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加突出問題導向、更加體現與時俱進。
注重系統集成
近年來,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出台「史上最嚴」環保法;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和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等改革,激發起全社會共同呵護生態環境的內生動力……各項改革協同發力,帶來「1+1>2」的「化學反應」,美麗中國漸行漸近。
我國改革已步入「深水區」,任務之全、內容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靠某個部門單兵突進行不通,靠幾項改革舉措零敲碎打更行不通,必須更注重增強各項改革間的關聯性、系統性。
全局上謀勢,關鍵處落子。「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要從現實需要出發,從最緊迫的事情抓起,在解決實踐問題中深化理論創新、推進制度創新。」習近平總書記為下一步經濟體制改革指明方向。
下好全國「一盤棋」,注重「點」與「面」的結合,推動協同發展——
製造業條目清零,服務業持續擴大開放,190條縮減至27條……如今,我國首個自貿試驗區——上海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只有薄薄兩頁多。
由一花獨放,到百花滿園。如今,全國22個自貿試驗區形成覆蓋東西南北中的「雁陣」,累計開展3,500餘項改革試點,形成一系列標誌性、引領性制度創新成果。
自貿試驗區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持續加強制度集成創新,推動更多經驗在全國落地生根,成為以點帶面深化改革,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的縮影。
立足一域、着眼全局。縱觀今日之中國,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一片片改革的高地、一個個開放的前沿,不斷開闢中國經濟發展的廣闊新空間。
廣泛推進、充分銜接、相互耦合,隨着各領域改革方案落地見效,改革紅利日益顯現,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活力更加強勁。
狠抓落實落地
10多年來30多次到長江沿岸,圍繞長江經濟帶發展這一主題,習近平總書記先後主持召開了4次座談會。全面深化改革猶如建設一座大廈,既要繪製好藍圖,更要抓好施工落實。
「既當改革促進派、又當改革實幹家」「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扭住關鍵、精準發力,敢於啃硬骨頭,盯着抓、反覆抓,直到抓出成效」「要強化改革責任擔當,看準了的事情,就要拿出政治勇氣來,堅定不移幹」……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改革要真抓實幹。
金融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已成為這一領域的關鍵詞。從五年前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到如今科創板上市公司達570餘家,這片資本市場擁抱創新的「試驗田」正不斷孕育出更多科創「繁花」。
全面深化改革抓落實,既要靠責任擔當,也離不開督察問責——
2020年,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大幕拉開;如今,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已迎來關鍵之年。
建立舉措清單,開展定量化督辦,實行穿透式操作,確保上下貫通、全面覆蓋……各方面探索形成了一套具有鮮明國企改革特點的工作機制,助力國資國企深化改革不停頓。
全面深化改革抓落實,既要靠層層傳導壓力,也需要不斷激發動力——
建立健全改革容錯糾錯機制,形成允許改革有失誤、但不允許不改革的鮮明導向;一些地方和單位完善考核獎懲機制,加大改革實績權重……一系列舉措全力打通改革落地「中梗阻」,有效防止了改革陷入「空轉」。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向着新的奮鬥目標出發,以科學方法論為指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國必將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更大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