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靈犀/無人化駕駛與技術性失業\李靈修

  圖:「蘿蔔快跑」在內地部分地區已取消了隨車安全員的安排,轉為完全由遠程監控。
  圖:「蘿蔔快跑」在內地部分地區已取消了隨車安全員的安排,轉為完全由遠程監控。

  香港還在為網約車的法律規範爭論不休,內地同行已經開始走向「無人化」時代。本周百度旗下無人的士「蘿蔔快跑」大規模投放運營,引來港人一片艷羨。不過,內地的士司機人數接近千萬(網約車696萬、出租車280萬),「技術性失業」的挑戰近在眼前。

  曾有機構做過測算,傳統的「網約車+司機」模式,每月運營成本約為8000元(人民幣,下同),無人網約車可直接降至4100元水平。而「蘿蔔快跑」後續還將繼續迭代,現存的隨車安全員也會被取消,全部轉為遠程監控,屆時經營效率相對傳統的士將更加明顯。

  成本優勢與勞動替代

  以武漢為例,「蘿蔔快跑」在當地的里程單價為傳統網約車的四分之三。據百度自駕業務部總經理陳卓預計,2024年底公司在武漢實現盈虧平衡,2025年實現盈利。

  當然,無人的士也有諸多先天缺陷,如Call車時間較長、只能定點停車、行駛速度較慢。當「蘿蔔快跑」遇到臨時障礙物後,即便在路口也會選擇「停車等待」。考慮到技術發展趨勢一定會由「單車智能」走向「車路協同」,未來車輛間若能夠進行信息交互,道路交通協調管理也會趨於順暢。

  但「蘿蔔快跑」引發的勞動替代效應惹人擔憂。特別是近年來網約車成為了就業市場的「安全網」,大量靈活就業人士湧入其中。統計顯示,自2023年9月至2024年5月期間,廣州網約車市場報備車輛增長24%,註冊駕駛員上升了7%。

  無人駕駛的商業化進程迅猛,如果不能協調好技術與就業之間的關係,無疑會剝奪大眾對於生產力提升的獲得感,甚至會滋生抗拒情緒。

  盧德主義與無用階級

  人類對於技術發展的恐懼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的英國。工業革命使得機器取代人力成為可能,珍妮紡織機的出現直接引發了「盧德運動」的興起。彼時英國勞工趁着夜色潛入工廠、搗毀機器,政府不得不派出軍隊進行鎮壓。但很快大家意識到,新機器生產出新商品,也創造出新崗位。工人的「失業焦慮」暫告一段落。

  但1930年代爆發的大蕭條讓經濟學家傻了眼。長時間的經濟衰退讓人們意識到,就業市場的調節機制失靈了,「技術性失業」也首次在社會層面形成共識。1939年,美國參眾兩院甚至分別提出了對機器徵稅的議案。

  須注意的是,過往技術發展進程中,獲得新崗位與失去舊崗位的通常都不是一代人,而如今技術顛覆傳統的周期越來越短。譬如,福特汽車從建造第一條流水線到全自動化生產花費了100年之久,而智能手機的全民化普及不過10年之短。

  保持崗位破壞速度與崗位創造速度的同步性,正成為人工智能時代的重要課題。也許有人會說,生產力的大幅提高將人類從枯燥的工作中解脫出來,以後只須專心享受生活、而不用再為生計奔波。

  然而,躺平式人生也會導致個體對於生存價值的懷疑。以色列未來學家尤瓦爾·赫拉利在《今日簡史》一書中預言,科技革命可能很快會讓數十億人失業,並創造出一個人數眾多的「無用階級」,餓不死但也無追求。「無用階級」的終局,要麼用藥物麻痹自我,要麼沉溺於虛擬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