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直擊/東涌綫延綫工程 一周完成1900項工作

  右圖:鐵路銑磨車正駛往機場快綫,為沿途鐵路進行銑磨。左圖:工人拿着鏟子爭取時間迅速將道碴鏟起。\大公報記者黃洋港攝
  右圖:鐵路銑磨車正駛往機場快綫,為沿途鐵路進行銑磨。左圖:工人拿着鏟子爭取時間迅速將道碴鏟起。\大公報記者黃洋港攝


  每日凌晨,香港夜闌人靜,然而象徵城市脈絡的鐵路工程,卻在爭分奪秒地進行。港鐵東涌綫延綫新軌道接駁工程正在每晚進行,每名工人都在拚盡幹勁,用盡凌晨收車後至頭班車開出前的「黃金兩小時」,忙着更換墊着路軌的軌枕及道碴,為接駁新的鐵路作準備。每晚僅得兩小時的工程,為了令效益最大化,日常的保養工作亦在同步進行。工人們的吶喊,工作車路過的引擎聲,一場為不擾市民清夢的交響樂,每晚都在演奏……\大公報記者 伍軒沛(文) 鄧浩明(視頻)

  大公報記者於昨日凌晨2時,到東涌綫延綫的工地現場直擊。「一!二!三!起!」六名工人同時發力,一塊重達300公斤的石造軌枕拔地而起,軌枕剛放上手推車,兩名工人又立刻拿着鏟子將道碴鏟起,過程幾乎沒有任何停頓。

  軌枕,是指軌道上一列列多到數不清、橫放的石條。而道碴,則是鋪放在軌道上的石子。石子有疏水的作用,同時也為承托着鐵軌的軌枕充當避震及緩衝。

  工程僅能在黃金兩小時進行

  由於東涌綫延綫是順着現有的東涌新線路軌接駁向北改道到未來新站,全長1.2公里的線路頭尾的接駁點,舊的石軌枕要更換成重100公斤的合成軌枕,新的軌枕較輕,也容易打孔,以安裝岔道供列車拐彎。由於工程僅能在黃金兩小時進行,每個清晨只能換上兩至五條軌枕,而每次調校路軌上下移動的幅度只有五厘米,部分路軌工作更要來回六、七次調校才能完成。

  「重複的工程,要花上數百個凌晨才能完成。」港鐵總基建拓展及資產工程經理劉文鋒介紹說。

  量度及固定好軌枕之後,工人又連忙鋪上新的道碴,然後重複到下一條軌枕動工。

  「只有兩小時,時間很寶貴,必定是爭分奪秒,同時又要兼顧道路及同事的安全。一夠鐘,工作就要交回給車務部的同事,為白天的首班車作準備。」港鐵一級督導員陳梓揚說罷,立刻就回到崗位工作。

  此時,一輛鐵路銑磨車在旁駛過,正駛往機場快線為鐵路進行銑磨。每段鐵路每經過6至12個月,就要進行一次銑磨,以確保行車時不會產生強烈的聲響和抖動。兩項工程同時進行,互不影響。

  「時間寶貴且緊湊,每一晚有相當多的工程都是背靠背同時進行,當中有日常鐵路的維修保養、資產更新,又要兼顧新鐵路的項目工程。」港鐵總經理(基建維修)謝福深表示,每個黃金兩小時,整個港鐵重鐵都有超過200項工程在分秒必爭地進行,光是7月1日到7月7日的一周間,就已經完成了1900項工作。每一項工作都需要仔細計劃及時間表,也因如此,至今東涌綫延綫的工程才能在這愚公移山般的速度下,依然能按時間表進行。

  大公報記者站在路軌上,聽着工程人員解述,面前已能清晰見到一條從原本東涌綫上延伸向北,將來走線的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