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漫言/中學生的閒暇時光\余 逾

  圖:熱鬧的乒乓球訓練館。\作者供圖
  圖:熱鬧的乒乓球訓練館。\作者供圖

  德國中學生的學業壓力相對來說不算大,除了最後兩年要力爭高分考大學的畢業生,其他的中學生大都有不少富餘的課外活動時間。

  對於熱衷於體育的德國人來說,一項或者兩項運動愛好幾乎是必須。很多小孩從小學便開始參加正規的運動項目培訓。最受歡迎的當屬足球和網球,其次是乒乓球和羽毛球,還有女生們喜愛的芭蕾和花樣滑冰。一放學,學生們背着網球拍的、抱着足球的都各自去訓練場參加訓練,多的一周可以六七次,少的也有一兩次。

  跟國內不同的是,你會發現在德國的訓練班裏,專業隊員和業餘隊員會在同一個隊裏面訓練,甚至聯賽也是一起打。他們的集體基礎訓練是一樣的,這樣的訓練量足以讓業餘運動員能夠參與其中,而極具天賦和熱情的想走專業道路的隊員則會另外和私教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和提升。所以不論專業還是業餘,大家都是因為熱愛才來參加,勝負不重要,能參與到其中便滿足又快樂。

  除了運動,會一門樂器彷彿也是德國人從小到大必備的基本技能之一。毫不誇張地說,據我了解,我小孩的同學家裏,每家都毫無例外地有一台鋼琴。這些小孩學的不一定是鋼琴,還有學小提琴的,學結他、長笛、黑管、大提琴、中提琴的等等,家裏或是小孩或是家長,總有一個會點兒鋼琴的。

  德國小孩學樂器一般分三個部分:一是音樂課,他們在二年級和六年級的時候分別有兩次選擇樂器的機會,而上課也分弦樂班、管樂班、鋼琴班和結他班;其次是私教課,一般想稍微正規學習的學生都會每周一次和老師上一對一的私教課,老師也會布置練習作業,學生每天至少有三十分鐘練琴時間;管弦樂和結他都有集體練習的機會,比如管弦樂隊會排練,或者小型室內音樂樂隊和結他組合。

  除此之外,充滿了藝術感的柏林也有很多的繪畫班、手工藝班,也吸引了相當多心靈手巧的小孩們。還有一項深受華人小孩喜愛的,便是圍棋和國際象棋班。有意思的是,棋類的愛好班裏,大部分都是外國小孩,以亞洲小孩為主。我猜想是歐洲小孩從小戶外活動習慣了,還是大多喜愛在室外,而亞洲小孩更能坐得下來安靜思考,所以下棋成為他們既熱愛又擅長的課外活動。

  當然了,如果說以上說的文藝、體育、音樂都是「正兒八經」的課餘生活,德國的中學生也有完全放鬆自由的時間。放學後三三兩兩約着吃個冰淇淋喝杯珍珠奶茶,坐在公園裏閒聊瘋鬧一下,滿滿都是青春快樂的時光。

  那天還看到女兒和她的好朋友一起織織毛線,編編塑料繩,兒子和同學摺摺紙飛機,疊個「東南西北」。我不禁感嘆,過去了這麼多年,你們玩兒的和我當年玩兒的也差不多。無論國籍也不論年代,經久流傳的都是這些最簡單的童年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