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輸入護理員 政府數據難服人

  黃國 工聯會理事長、立法會議員

  政府接連放寬輸入外勞,但亦多番重申會確保本地勞工就業優先。作為最重要的調控手段,就是僱主必須先以行業中位工資以上作本地招聘,若仍未能補充人手,才准以不低於中位工資聘請外勞,以保存本地勞工的競爭力。然而,當行業中位工資定在不合理的低水平,無法吸引本地人應聘,這便形同虛設,最終職位還是會逐漸被外勞吃掉,本地勞工亦失去爭取提升薪酬待遇的話語權。

  當局最新計劃分3年增加輸入8,000名外勞護理員至總數1.5萬人,在周一的福利事務委員會上,有議員質疑院舍護理員的中位工資定在14,820元低水平,是一條計不出來的數,因為資助院舍護理員的工資普遍在1.8萬元以上,而他們已佔整個行業的本地勞工八成。勞福局回答時表示,數據來自統計處,局方沒有參與制訂,其他輸入外勞行業訂定中位工資亦是採用統計處數據。

  筆者認為造成落差的原因,是相關中位工資的計算包含非院舍護理員,可能拉低了整體中位工資。一步錯,步步錯,有誤差的中位工資無法「守門口」,政府卻認為無問題、無懸念,這才是最大問題。

  現時全港共有1.68萬名院舍護理員,當中5,700人是外勞,職位空缺有2,000個。以1.88萬名院舍護理員作起步點,假設3年內每年增加10%人力需求,也只是2.5萬人左右。若沿用津助院舍本地僱員與外勞2:1及私營1:1的比例作輸入條件,總護理員人數3年後應達到3萬多人,即使扣除聘請任何職位本地員工都可計入比例的影響,仍然是預得太鬆。在當局的算盤中,未來3年會有5,000名院舍護理員流失,但根據過去幾年的數字,本地院舍護理員穩定在1.1萬人左右,到底是退休潮到了,還是會有好工筍工湧現,爭搶人力?還望局方給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儘管社署和僱員再培訓局先後推出「啟航計劃」和「先聘用、後培訓」等以吸引新人入行,但業內人士反映,當局遲遲未就院舍員工晉升階梯完成檢討,年輕人看不到前景,是導致長期缺人入行的癥結。今次政府提出增加輸入護理員,擺出的數據無法服人,公布前又沒與工會充分溝通,難免令人覺得,政府正放任外勞取代本地護理員。確保本地勞工就業優先,不可淪為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