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會前瞻 科創及新質生產力/科創驅動變革 發展新質生產力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即將召開,將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重要部署。其中,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被各界認為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任務之一。針對新質生產力與高質量發展問題,受訪學者表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破解新時代社會發展難題和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只有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促進生產力體系的整體躍升,供給體系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同時,透過建立新型生產關係,加速創新成果轉化。\大公報記者 劉凝哲
回顧改革開放的發展歷程,1978年以來,每一次三中全會都會對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作出相關重大決策。在幾次重要的三中全會中,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要矛盾與生產力的關係作出新的論述。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謝富勝(圓圖)表示,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中國共產黨倡導通過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來解決。十九大確立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高質量發展是應對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發展新質生產力。二十屆三中全會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着力點。
優化生產體系 關鍵在供給側
「可見,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應對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謝富勝說,不同發展階段有不同的社會主要矛盾,要解決主要矛盾就要發展生產力。十八大以來提出的新思想、新戰略,都是為解決新時代社會主義主要矛盾,例如「經濟新常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等。最新提出的新質生產力,則是進一步明確問題關鍵在供給側,發展新質生產力成為應對新一代社會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只有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促進生產力體系的整體躍升,供給體系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從根本上解決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
在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創新發展政策研究所副所長眭紀剛看來,加快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是黨中央根據中國發展階段和內外部環境變化做出的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長遠性的重大戰略判斷,體現了黨和國家對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的謀劃及布局。「新質生產力的『新』主要包括新要素、新技術、新業態;新質生產力的『質』主要區別於傳統發展方式中偏重『數量』的投入,而是強調高素質人力資本、生產工具的技術含量以及綠色低碳等高質量發展方式」,眭紀剛說,發展新質生產力,就要發揮科技在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以科技創新驅動產業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激發創新活力 助前沿技術突破
眭紀剛表示,新質生產力是生產力領域的重大變革,還需要與之相耦合的「新型生產關係」,即能夠促進科技不斷創新,並能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一系列制度和體制,包括科技體制、創新體系、科技政策、創新政策、產業政策、市場政策、教育政策、人才政策等都要做出相應變革,不斷激發各類創新主體的活力,形成有利於前沿技術突破、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不斷發展的持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