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觀察】國債借入操作助增市場流動性

  椽盛資本投資總監曾永堅

  A股周二午後顯著回升,上證綜合指數連跌四天後反彈,終盤升1.3%,於2,959點終結;深成指亦由跌轉升,終盤升143點或1.68%;創業板指數則彈升23點或1.43%。滬深兩市交投回升,兩市成交金額合計增逾兩成至7,244億元(人民幣,下同)。各板塊普遍走高,當中,汽車製造股升逾3%;有色金屬股升逾2%。

  近期中國人民銀行多番表態,表示會把二手國債買賣納入貨幣政策工具箱,新措施出台漸行漸近。人行周一發布公告指出,近期面向部分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開展國債借入操作。由於人行已借入國債,令市場解讀人行下一步將於二手市場售出,消息令內地國債沽壓加大,拉動多個期限債息上升。

  被視作新型貨幣調節工具

  事實上,人行於一級市場借入國債,為債券持有人提供資金作為抵押品,市場流動性因而增加,而借國債一般會涉及費用,此舉亦向債券持有人提供超過債息的額外回報。當人行於市場沽出國債,會由債市抽走資金;一般情況下,若人行買國債,變相向市場注資,這項操作被市場視作內地新型貨幣調節工具。

  根據內地《證券時報》引述行內專家表示,當前人行持有的國債規模偏低,故需要先向一級交易商借入足夠數量的國債,方便後續於公開市場賣出。在中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降至歷史低點之際,賣出國債有助穩定長債利率兼防範風險。

  內地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現時約2.235厘,較中期借貸便利(MLF)的2.5厘更低。換言之,銀行業以2.5厘資金成本向人行換取流動性,如果用來買入國債,隨時要令銀行錄賬面「虧損」。然而,內地最近數個月呈現「資產荒」,資金大量湧向買國債,追求接近零風險的回報,把債息愈推愈低。(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未持有上述股份權益)

  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