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設債券樞紐 助推人民幣國際化

  「債券通周年論壇2024」昨日在香港開幕,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將啟動支持境外機構使用債券通北向債券繳納互換通保證金的業務。新措施不僅標誌中國金融對外開放又邁出堅實一步,更是兩地深化金融互聯互通機制的又一關鍵環節,對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具有深遠意義。新措施可便利境外投資者透過香港投資國債,可以用好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優勢服務國家債市發展和人民幣國際化所需,政府和業界要把握機遇,加快把香港建設成為國際債券市場樞紐。

  今年以來,中央接連公布深化兩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惠港措施。包括1月份公布的「三聯通、三便利」措施、 4月公布的5項推進兩地資本市場深化合作的措施,5月公布進一步提升互換通機制。今次的新措施可以有效盤活境外投資者的中國國債持倉,進一步提升中國國債的吸引力;有助於發揮債券通和互換通之間的聯動和協同效應,有效提升投資者參與互聯互通業務的活躍度。

  首先,新措施是國家金融對外開放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隨着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和金融市場的不斷成熟,國際投資者對中國資產的配置需求日益增強。允許境外機構使用在岸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作為履約抵押品,不僅拓寬了人民幣債券的應用場景,也為國際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資選擇和風險管理工具。新措施將進一步增強國際投資者對中國金融市場的信心,吸引更多資金流入,促進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化進程。

  其次,該措施將極大便利境外投資者透過香港投資中國國債。新措施通過債券通和互換通的協同機制,讓境外投資者可以跨越地域限制,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買賣中國國債,並靈活運用這些高信用等級的債券進行風險對沖和資金配置,從而增強其資產組合的穩定性和回報率。

  再者,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擁有完善的金融基礎設施、成熟的市場機制和法治保障,是境外投資者進入內地金融市場的重要橋樑。在「一國兩制」下,香港一直為內地金融市場的發展和有序開放發揮着不可替代的「防火牆」和「試驗田」作用。去年國際投資者投資內地債市的交易總量逾15萬億元人民幣,其中三分之二通過香港的債券通進行,債券通北向通的日均交易額在過去7年增長超過30倍。新措施充分發揮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服務於國家債券市場的發展和人民幣國際化。因此香港必須繼續用好自身優勢,不斷優化和豐富互聯互通的內容和深度,把金融市場進一步做優、做大、做強,更好匯聚內地和全球的資本與投資者。

  去年10月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要加快建設金融強國,要加強優質金融服務、擴大金融高水平開放、服務好企業「走出去」和「一帶一路」建設、穩慎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等。特區政府和業界應把握好國家金融開放過程中的機遇和每一個節點,加快把香港建設成為國際債券市場樞紐的步伐。一方面應繼續完善金融基礎設施,提升跨境投資便利化水平,包括完善境外投資者流動性管理及風險對沖工具,進一步優化入市投資流程和提供更便利的投資環境;另一方面應加強與內地合作,共同推動金融創新和風險管理,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更加堅實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