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你知】明瓷紋飾創新啟發後世
明代是中國陶瓷發展史上最鼎盛的時期之一,瓷器品質精良,呈現出多姿多彩的面貌。是次「流光彰色─故宮博物院藏明代陶瓷珍品」分為三個單元,從造型、釉色、紋飾等方面,展出明代早、中、晚期的陶瓷工藝的發展演變,也是明代歷史、技術發展,以及文化交流的縮影。
中國陶瓷史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經歷了數千年的技術革新後,發展出唐三彩、白瓷、青瓷、青花瓷、五彩等種類繁多的陶瓷工藝,當中明代是中國陶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也是中國陶瓷藝術發展的高峰時期,各種陶瓷製品的質量和種類都有很大的提高,尤其永樂時期更是陶瓷製造的一個黃金時期,其生產水準和藝術造詣極高,在白瓷製作技術方面更是達到頂峰,瓷土經過精細淘洗加工,使得瓷胎潔白細膩,而光瑩的玻璃質釉面,讓白瓷具有溫潤如玉的質感。
明代陶瓷的色彩非常豐富,包括青花、五彩及釉裏紅等,青花瓷為明代陶瓷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在明代中期以青色淡雅、胎薄精巧為突出特點,表現出獨特的審美風格和文化內涵。晚明時期,瓷器在紋飾方面多有創新,極具特色,對後世御窯瓷器的面貌產生了影響,如嘉靖帝篤信道教,瓷器上大量繪有八仙慶壽、仙鶴、八卦等道教題材圖案,以此祈求福壽綿延。
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
陶瓷在文化交流史上亦扮演着重要角色,為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一張重要名片。明代瓷器亦銷往世界各地,風靡全球,成為中外文化交流與互鑒的重要載體。明代瓷器向中國境外的輸出多通過貿易或贈予等途徑,著名航海家鄭和曾率領船隊進行了七次大規模遠洋航海,跨越了亞洲和非洲廣大地區,促進了明代海外陶瓷貿易的發展。◆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健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