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會內外/科技盛會 踔厲奮發\邱達根

  6月底,筆者帶領香港科創界一眾代表到北京參訪企業和交流,24日正值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及兩院院士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堪稱「科技盛會」,意義非凡。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扼要說明國家科技事業的發展狀況和挑戰,並就實現建成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提出五項「主要任務」。習主席的講話表現出遠見卓識,其立論邏輯嚴密又切中要害,讓筆者受益匪淺。除了借本文分享心得,筆者也建議關心國家發展的朋友研讀習主席講話原文。

  助力國家接軌全球創新網絡

  就許多經濟數字而言,我國確是「大國」。2023年,中國GDP同比增長達5.2%,不但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更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對全球GDP增長貢獻超過30%。近年內地引以為傲的「新三樣」(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出口合計首次突破萬億元人民幣大關,國際市場份額也是遙遙領先。

  最近英國媒體《經濟學人》更刊文指出中國已成為「科學超級大國」。不過,筆者認為「科技強國」的標準應該更加全面深入,例如要有大量重要和頂尖的原創性科學成果、標誌性的技術、世界一流的研究機構和大學等,其知識和技術產出也要在世界上佔有相當比例,從而引領科技發展潮流。

  客觀而言,我國雖在不少領域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原始創新能力還相對薄弱,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頂尖科技人才不足。此外,部分內地企業仍有「大而不強」的現象,在自主創新能力、資源利用效率、信息化程度、質量品牌、內部治理等方面落後於國際間同行先進企業,在在顯示我國在國際科技競爭中未佔上風。

  為應對以上挑戰,我國確立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奮鬥目標,並制定了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最終達至社會各個層面的高質量發展。具體來說,國家科技事業要如何走下去?筆者試以自身理解闡釋習主席講話中提到的兩項「主要任務」。

  其一是「扎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重點是針對不同領域作出部署。第一層是傳統產業,要積極運用新技術改造升級,推動產業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筆者認為,當中的優勢產業更要透過創新持續鞏固提升實力,以高質量樹立國際標杆和國際引領力,擴大全球應用規模。第二層是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如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我國要作出前瞻性布局,以技術跨越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第三層是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如積體電路、工業母機、基礎軟體、先進材料、科研儀器、核心種源等,我國需要強化企業在科技創新的主體地位,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實現重要產業鏈和供應鏈自主、安全、可控。

  其二是「深入踐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推動科技開放合作」。習主席強調在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過程中堅持開放合作。香港多年來一直是國家重要的對外窗口。「一國兩制」鞏固了香港作為國家重要的國際金融、商貿、航運中心的地位,讓香港成為國家最國際化的城市。正因如此,「背靠祖國、聯通世界」是香港得天獨厚的顯著優勢。「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香港必須把握自身優勢,充分發揮聯通內外、引路領航的橋樑作用,匯聚海內外創新資源,積極參與「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主動拓展全球科創合作和聯繫。這樣既豐富本地科創內涵,也助力國家與全球創新網絡接軌。

  現時本港兩個重要創新平台分別為專注醫療科技的「Health@InnoHK」,以及專注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科技的「AIR@InnoHK」,29間InnoHK研發實驗室亦已投入運作。當局正在籌備建設第三個InnoHK研發平台,聚焦先進製造、材料、能源和可持續發展。

  中外合作共同破解發展難題

  除研發外,特區政府推出「傑出創科學人計劃」,吸引國際知名學者及其團隊來港參與教研工作,又舉辦多個與科創相關的世界級學術會議和國際論壇。去年,以「邵逸夫獎」為基礎的「香港桂冠論壇」首次舉行,促進了世界各地科學界領袖與本港青年科學家的學術交流。以上種種努力體現了中外合作,共同破解發展難題,共同貢獻人類社會的精神。

  三中全會即將召開,相信會重點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議題。筆者期望中央出台更多舉措加強原始創新能力和推動產業變革,為國家科技實力整體躍升加添動能。

  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