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會內外/保障關鍵基建安全 確保國際樞紐地位\陳克勤
保安局日前向立法會提交諮詢文件,計劃啟動《保障關鍵基礎設施(電腦系統)條例草案》立法,規管「關鍵基礎設施營運者」及「關鍵電腦系統」。文件指出,關鍵基礎設施系統涵蓋能源、陸空交通、資訊科技等八大類基礎設施,營運者按法例有責任保障及通報事故,違反者最高罰款五百萬元,持續違法行為則會處以額外的每日罰款。
隨着科技智能化日益普及,香港的大型機構和基礎設施電子化程度亦越來越高。確保這些系統的安全,對香港多個國際樞紐中心的順暢運作,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機場顯示系統故障敲響警鐘
就在上月23日,香港國際機場的航班資料顯示屏幕系統便發生故障,歷時超過9小時,機場電子屏幕、網站及手機應用程式My HKG的航班資訊一度未能及時更新,令大批乘客未能透過顯示屏得知航班資訊。雖機場已啟動應急後備系統,惟顯示資訊的格式不同,旅客需要詢問工作人員,或查看手寫的航班信息,對出行的旅客造成不便。
靠手寫這種較為「原始」的方式告知旅客航班信息,無疑會令人產生「時空穿越」的錯覺。正如特首李家超對事件的評價:香港作為航空樞紐,航班顯示系統的故障不應出現。香港作為亞洲國際都會,每年來自全球各地的旅客來此旅遊或轉機,香港機場是他們對香港的第一印象,而香港機場一直以高效、專業、現代的形象,在全球機場排名中名列前茅,亦是國際航空機構評出的「全球五星機場」之一。今次事件加上去年的颱風天氣下交通安排不暢順,都會對香港的國際形象造成負面影響。
今次事件中,後備系統未能完全發揮作用,亦充分反映保障關鍵基礎設施系統安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透過立法,進一步確保大型基建設施的運營機構對相關系統的運作安全負起責任,建立行之有效的應急方案,對香港多個樞紐地位所起到的保障作用無疑是關鍵。
重要基建癱瘓後果不堪設想
萬幸的是,機管局稱今次事件未涉及黑客攻擊。但這亦引申出一個需要香港社會認真思考的問題:若我們的基礎設施系統遭受黑客攻擊,香港目前的安全措施和防範等級能否應對?美國早前一大型燃油運輸管道營運商的電腦系統被黑客劫持勒索,多個州的能源供應陷入癱瘓。試想若港交所、葵青貨櫃碼頭或港鐵等重要基建的電子系統遭到攻擊劫持,這些支撐香港運作的重要基建一旦癱瘓,後果可謂不堪設想。
故此,透過立法的方式,明確大型基建營運者在安全方面的法律責任,相信能夠推動其進一步升級系統,建立更加系統的安全制度設計、執行和預防機制。另一方面,立法的諮詢文件亦清晰指明,今次立法工作僅針對大型機構和設施,中小型企業和個人不會受到影響,立法亦不會涉及業務內容和個人資料的獲取,僅僅聚焦大型機構和設施的系統安全。
除了確立營運者在安全方面的權責,透過立法,亦可起到整體提升香港電子系統安全管理的作用。文件建議成立隸屬保安局、具調查權力的專責辦公室,負責監察、調查及跟進有關違規情況,協助營運者應對、復原及跟進違規行為,將系統安全的監察、預防和應對常態化、制度化,更好保障香港的公共安全和市民生活。
保護關鍵基建設施的電腦系統安全,是香港社會長治久安,各項經濟活動正常運作的必要保障,亦是確保香港各項國際樞紐中心地位不受影響的關鍵。期望政府可盡快完成立法諮詢工作,將條例草案提交立法會審議,行政、立法及相關業界共同努力,探討出一條適合香港,行之有效的安全保障路徑。
民建聯主席、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