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關係/工黨上台難消英國的沉疴痼疾\宇 文
英國大選不出意外。執政14年的英國保守黨大敗,工黨領袖斯塔默將入主唐寧街十號,成為英國新一任首相。
工黨執政,前路艱難。
卡梅倫輕率的脫歐公投拉開了英國脫離歐盟的「潘多拉魔盒」,也被迫辭去首相職務。接任的文翠珊因冗長的脫歐談判也無奈辭職。性情跳脫的約翰遜完成了脫歐使命,卻又讓英國陷入疫情防治無力的困境,而且給英國人留下了「派對門」醜聞。接替約翰遜的是「短命」首相特拉斯,因為所謂的「迷你預算案」而一度引發英國金融混亂,缺乏執政經驗而決策武斷的特拉斯又主動辭職。印度裔富豪蘇納克上台,不僅面臨黨內持續不斷的明槍暗箭,也未給英國帶來希望。在其通過提前大選為保守黨豪賭續命時,又發生所謂的選舉博彩醜聞。樁樁件件,保守黨的政治精英,一個比一個無能,留下了一堆爛賬,英國人早就對保守黨失去了耐心。讓工黨來試試,就成為英國人無奈的政治選擇。
保守黨留下一堆爛賬
保守黨留下的爛賬,寫滿了英國政治、經濟、社會、民生的不堪,加上英國外交上追隨美國失去戰略主體性的顢頇操作,英國這個昔日的帝國積累了太多難以消化的沉疴痼疾。
工黨來了,也未必能夠解決這些沉疴痼疾。
一方面,英國脫歐後,保守黨執政期間首相走馬燈似的輪換,與其說是保守黨內政治精英能力不足、個人操守存在瑕疵,不如說英國脫歐從根本上改變了英國政局的穩定性。簡言之,英國政治基礎出現鬆動,英國政局自然陷入混亂,執政黨也面臨着更複雜嚴峻的形勢,執政團隊必須提升治國理政能力,方能讓脫歐後的英國保持穩定的發展方向。而執政能力不足,加上權力內訌,以及政治醜聞,英國政局不穩就成了難以解決的脫歐後遺症。
工黨接盤保守黨留下的一堆爛賬,同樣面臨着政局不穩的脫歐後遺症。按照英國政治傳統,工黨這些年也有自己的影子內閣,看到的都是保守黨的問題,始終保持着對保守黨的批評烈度,但從在野到執政,工黨準備好了嗎?
起碼,在執政經驗,尤其在應對脫歐後的英國內政外交方面,不管保守黨首相多麼不靠譜,但也在不斷「試錯」中積累了許多經驗。在這方面,工黨首相顯然要弱一些。
另一方面,斯塔默上台亟需解決保守黨留下的爛賬,消解脫鈎積累的沉疴痼疾,必須體現更好的治國理政能力,讓英國經濟民生盡快好轉。但是,雖然英國經濟在今年第一季度增長0.6%,扭轉去年第四季度的衰退頹勢,但前景依然不容樂觀。關鍵是,疫情和烏克蘭危機導致的能源危機影響猶在,高通脹的陰影也揮之不去,英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在左右搖擺。特別是積弊甚多的財政政策,將成為斯塔默面臨的首要難題。
民生困局難以破解
加之國民保健制度效率低下,移民管控不力,從宏觀經濟到中觀市場再到微觀民生,已經成為惡性循環,工黨短期內恐無破解之策。
雖然英國已經脫歐,但英國也受到歐盟整體右傾的影響,甚至敗選後的保守黨也會有部分議員轉投極右翼政黨。這也給立場左傾的工黨政黨帶來執政壓力,尤其是在移民政策方面,會受到更多掣肘。
從斯塔默發布的相關政策看,除了宣示要比保守黨做得更好外,並未給出解決國內矛盾的有力舉措。顯然,斯塔默執政團隊還將面臨執政磨合期。但是英國民眾、在野的保守黨和其他政治勢力不會給斯塔默和其執政團隊更多的磨合時間,若斯塔默不能盡快拿出經濟民生企穩向好的成績單,英國政局或繼續在亂局中打轉,工黨政府將在對手攻訐和民意撻伐中亂了方寸,昏招迭出。
至於外交,工黨政策並未有多少新意。追隨美國依然是英國政策的主旋律,斯塔默也強調英國不會加入歐盟單一市場或關稅同盟。對華路線,工黨比保守黨略顯積極,但也不脫窠臼,所謂「該合作合作、該競爭競爭、該挑戰挑戰」,不僅抽象模糊,似乎也有美歐對華路線的影子。
脫歐的英國,和全球大國漸行漸遠,保守黨留下的爛賬更加折損了英國的軟硬實力。斯塔默能否解決英國的沉疴痼疾,值得關注。
國際關係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