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熱難當/劏房34℃火熱折騰 住戶靠安眠藥入睡

本港天氣持續酷熱,天文台昨日一度錄得最高34.8度,再創今年以來最高溫紀錄。香港社區組織協會過去一周調查多區的天台屋、板間房及劏房氣溫,發現平均高達30至41度,幾乎或全部日子也高於室外溫度,住戶水電用量大增,九成受訪者因居所太熱導致身體不適。
有板間房租戶反映,屋內氣溫高達34度,窗戶因擔心鬆脫長期緊閉,冷氣機滴水嚴重,僅靠一把小風扇消暑,晚上只能靠安眠藥入睡,半夜熱醒要沖涼兩至三次,直言是飽受折磨。社區組織協會建議,政府應增設劏房水電津貼,重啟「為低收入劏房住戶改善家居援助計劃」等。\大公報記者 易曉彤
62歲的曾女士居住在深水埗一間約50平方呎的板間房,大公報記者昨日到訪其住所,只見房內有一台分體式冷氣機,惟已十分殘舊,未開夠一小時已滴水不斷,牆身印有一條條發黃的水漬,房內雖有一扇窗戶,惟因有脫落風險只能長期緊閉。昨午室外氣溫高達34度,曾女士的房內氣溫相若,但因長期不通風,室內悶熱潮濕,較室外更為酷熱難頂,待幾分鐘已汗流浹背。
任職清潔工的曾女士月薪10900元,惟租金加上水電每月需約3600元,生活壓力大。曾女士說,雖然每位租戶也有獨立的電錶,但業主收取每度電1.7元,還要攤分公用地方的電費,每月要交逾300元電費。為省電,曾女士每晚只能靠風扇微弱的風,度過漫漫長夜,「半夜經常熱醒,要去沖涼兩至三次,又因同層其他房間人多嘈雜,每晚只能食安眠藥入睡」,直言是「飽受折磨」。
七成五租客疑被濫收水費
社區組織協會在今年六至七月進行年度調查,訪問308位惡劣居所租客,了解酷熱天氣下帶來對身心的影響及水電費狀況,並於7月1日至7月6日期間,量度合共14個天台屋、籠屋及板房的氣溫。
調查發現,14個單位中,平均氣溫高達30至41度,即使開冷氣也無濟於事,其中深水埗天台屋及觀塘鐵皮屋室內溫度高於室外,觀塘一鐵皮屋在小暑當天(7月6日)達41度,較天文台發出的溫度高出七度。九成受訪者因居所太熱而引致身體不適,包括情緒不穩、失眠、皮膚問題、暈眩等;九成五受訪者認為,即使在晚上亦感受到高溫。
水務署的水費按用量行四級制,每立方水最高為11.47元。調查發現,七成五受訪者的水費高於官方收費,有被濫收費用之嫌;七成七受訪者不知道單位真實水費,也不清楚實際電費。
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表示,租管、水務條例均已經實施兩年多,但仍有五成五受訪者不知道水務署有規例規管濫收水費,五成八基層不清楚當業主不按水、電費單收費,可以納為刑事罪行。
社協建議政府重啟「為低收入劏房住戶改善家居援助計劃」,包括設置「抗熱物品清單」,亦建議政府每年派發劏房水電津貼,水務署應該考慮豁免劏房基層租戶首30立方米的水費,以及分階段推廣安裝計劃,強制一戶一水一電錶,豁免劏房水電費累進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