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廊】談談「大家文化」

  羅炳崇

  何謂「大家文化」?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大家族或大家庭的文化。表面上看是一個家族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體現,而核心是一個家族精神層面的追求,包括家訓、家風、家教等,蘊含着「家國天下」的情懷。

  往往好的家風能夠帶來正能量,對後世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從古至今,「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典故和顏之推《顏氏家訓》、諸葛亮《誡子書》、朱子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等在民間廣為流傳,無不閃爍着良好家風的思想光芒。我國著名的錢氏家族,一直以來,就以「心術不可得罪天地,言行皆當無愧聖賢……持躬不可不謹嚴,臨財不可不廉潔,處事不可不決斷,存心不可不寬厚」等祖訓傳承千年,近現代造就了如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錢復、錢鍾書、錢正英等一批國家棟樑之才,令人讚嘆。 就近的例子來說,閩西永定客家土樓中的「土樓王子」振成樓,林氏樓主就以「幹國家事,讀聖賢書」、「振綱立紀,成德達材」為家訓,並刻在楹聯上,時時警示後人。在林氏家族嚴謹家風的宣導下,人才輩出,遍布海內外,如中科院院士林尚安就是出自此樓。目前該樓已成為「福建省家庭建設示範基地」和「客家土樓家訓廉文化教育中心」。

  很明顯,一個家庭的家風好壞、優劣,與一個人的成長息息相關。當下,由於受環境的影響,許多兒童缺乏對「大家」、「國家」的認知,往往注重個人或「小家」的利益,不願分享,不懂付出,從而造成了觀念上缺失。因此,加強「大家文化」的教育,教會孩子樹立正確的觀念,做到「捨小家,為大家」,形成「大家風範」尤為重要。

  「大家文化」教育,首要從家庭着手。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蔡元培先生說過:「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學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謂百變不離其宗者,大抵胚胎於家庭中。」作為父母或長輩,要從一言一行幫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給孩子們立下規矩,讓他們懂得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能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要懂禮數、知廉恥,孝敬長輩、尊重他人等等,明白做人的基本道理,做事的基本準則。另一方面,還要注重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和諧、友愛的家庭氛圍,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

  父母要常帶孩子「走出去」,走出「小家」、融入「大家」,讓他們多接觸社會,多參加集體活動、公益活動等,享受共同勞動、共同分享的快樂。現在許多城市的社區,鄰里之間很少往來,樓上樓下均為陌生,如果長時間處在這種相對封閉的環境,孩子們可能更多關注的是自我和小家庭的利益,形成相對狹隘自利的性格。所以,需要讓孩子們多和外界交流,有條件的甚至讓他們「吃吃苦」,在團隊活動的過程中,培養孩子的集體榮譽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樂於助人、樂於奉獻的精神,這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先進典型對孩子們具有很強的感化作用,要讓孩子們多接觸一些愛國主義題材的書籍、影視作品,常常帶他們去參觀革命歷史博物館、革命專題展覽等,用英雄故事、先進人物去教育感化孩子,讓他們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們用流血犧牲換來的,今天的發展成果,是無數英模無私奉獻創造出來的,一切皆來之不易。追星,就要追這些「大寫」的人,少追一點歌星影星。要讓他們知道,祖國是我們的強大後盾,只有國家繁榮昌盛了,才有我們小家庭的幸福,從而樹立起強烈的國家自豪感、榮譽感,培養孩子們廣博的愛國情懷,樹立遠大的理想抱負。

  當下,如何教育培養孩子是每個家庭都十分關心關注的問題,如何理解「大家文化」,運用「大家文化」去教育引導孩子,是一種非常好的嘗試,值得我們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