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要讓「看得見的手」 握好「看不見的手」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對於下一步改革的關鍵,田軒認為,還是要讓「看得見的手」握好「看不見的手」,既發揮政府集中力量、統籌協調的作用,又運用市場化方式盤活資源、激發活力,形成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強大合力。

  提前謀劃 及時治理 未雨綢繆

  在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中,田軒特別強調,政府與市場,不可越界。田軒指出,在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時代背景下,監管「審慎」的核心要義,在於既要管住「閒不住的手」,又要提前謀劃、及時治理、未雨綢繆。客觀上看,在過去以「管」為主的監管思維導向下,我們的創新監管確實暴露出一些問題,如在對於支撐產業鏈創新的供應鏈金融發展過程中,監管政策不及時、監管政策執行不徹底等,導致了行業內生性問題放大引發風險外溢的問題。

  發展耐心資本 優化資源配置

  「長期以來,我國產業的融資模式以間接融資為主,而相關研究表明,直接融資尤其是股權融資有利於技術創新。」田軒坦言,目前,金融在助力新質生產力方面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具體表現為:科技創新面臨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融資結構中直接融資比重不高、創新型企業債券融資受限、信息披露機制不完善、金融產品不豐富、長期資金投入不足、民間資本活躍度不強、對外開放程度不高等,導致資本對企業創新支持不足,從而導致「產學研企」深度融通的創新機制無法充分運轉,「科技—資本—產業」循環受到一定程度的阻滯。

  田軒認為,從金融的視角看,應通過促進資本流通,發展耐心資本,優化資源配置,釋放經濟社會發展活力,成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