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行政干預市場 建負面清單制度

  改革開放以來,中共歷屆三中全會都是研究改革,田軒認為,在二十屆三中全會的改革部署中,新質生產力將是各項改革舉措聚焦的核心,改革都將圍繞如何推動新質生產力展開。新質生產力作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着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也是當前以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目標和任務。

  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是一切社會變遷和政治變革的終極原因。作為一個國家和地區綜合生產力水平的體現,新質生產力的形成發展是一項系統性、整體性、全局性的大工程,是複雜而長期的任務。田軒指出,新質生產力以創新為主導,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徵,可通過推動技術創新,促進全要素生產率的全面提升,進而推進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

  完善監管各類創新

  田軒認為,對於未來必將層出不窮的各類創新,國家層面需要進一步完善監管框架,重點在交易鏈、資產鏈、行為鏈三個端口進行規範與約束。一方面要鼓勵創新,同時又要加強法治建設,制止盲目的資本活動,嚴防社會資源的濫用。同時,持續深化行政體制改革,進一步破除統一大市場間創新要素資源流動的行政壁壘,減少行政干預市場,尤其是地方政府過度介入和行政保護。可借鑒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經驗,由政府部門領導牽頭樹立區域合作「標杆」,形成示範帶動效應。

  給予地方適量放權

  田軒還建議,改革過程中應給予地方適量放權,建立負面清單制度,涉及國家安全、民生保障、社會穩定等關鍵領域的創新,由政府重點把關;負面清單之外的科技創新、市場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活動,主要依靠市場機制運作,政府在政策、資本、人才等多方面給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