劏房熱如蒸籠 住客脫髮自殘

  鐵皮屋最高錄41度 社協調查指九成受訪者身心不適

  炎夏已至,天文台昨日續發出酷熱天氣警告,並錄得攝氏34.8度高溫,再破今年最高溫紀錄。居於劏房等不適切居所的基層居民更酷熱難耐,有七旬長者在沒有窗戶和冷氣的板間房內獨居,僅靠風扇降溫和令空氣流通;另有劏房戶一家四口擠在百餘平方呎的居所內,因炎熱潮濕,一對子女身心也受影響,兒子脫髮,女兒更有自殘傾向。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昨日公布一份最新調查顯示,這些不適切居所室溫高,當中更量得攝氐41度,九成受訪住戶因居所酷熱而引致身心不適,冀特區政府作出支援。

  70歲的洪伯在深水埗鴨寮街的板間房獨居,面積僅30平方呎且沒有窗戶,要忍受悶熱的居住環境。依靠綜援的他已居於上址10年,為節省電費並未安裝冷氣,只用兩台風扇降溫。本報記者昨日中午探訪洪伯居所,錄得攝氐31.5度的室溫,雖較當時戶外約33度高溫稍低,唯室內空氣不流通,記者待幾分鐘後已感到極為悶熱,猶如蒸籠一樣,全身滴汗。

  洪伯直言自己每日也淋凍水浴,「有時夜晚熱得睡不了」。平時則會到公園乘涼及在商場嘆冷氣,由於房間沒有窗戶,回家後只能打開房門通風。炎夏亦加劇蚊蟲、鼠患問題,他經常見到有老鼠在門外走過,平日睡覺時亦會被木蝨咬醒,每日身心疲倦,感到很無助。

  另一劏房戶莫太亦飽受酷熱的煎熬,她一家四口在深水埗「一劏五」的劏房單位中居住了12年,因天氣炎熱潮濕導致單位生青苔,雖有窗戶,但窗外後巷衞生情況惡劣,故也不敢開窗散熱。居住環境惡劣令一對就讀中四的子女身心健康受嚴重影響,「兒子因長期接觸室內真菌而嚴重脫髮,鬼剃頭令到佢變得自卑,唔敢出街見人,女兒更出現自殘行為,要睇心理醫生。」

  由於丈夫遭遇工傷導致聽力受損,現只能從事飲食業基層工作,薪金大幅下降,但要支付7,000元租金,故生活捉襟見肘,只能靠朋友接濟。面對酷熱天氣,莫太直言室內較室外更熱,擔心水電費太貴不能應付,故平時亦只能在有冷氣的商場和其他地方逗留。

  社協昨日公布一份調查指,全港現有逾22萬人租住木屋、天台屋及劏房等不適切居所。社協上月至本月訪問了308名劣質居所租客,並於本月初量度14個天台屋、籠屋及板間房單位的溫度,結果發現14個單位平均氣溫為攝氐30度至41度,其中觀塘鐵皮屋在前日小暑當天錄得41度。

  冀設避暑中心加強支援

  社協副主任施麗珊表示,九成受訪者因居所太熱引致身心問題,當中83.5%有失眠或睡不好情況、60.4%情緒不穩、52.5%出現皮膚問題等,更有95%受訪者指晚上亦感到高溫。

  她認為政府要加強支援,包括重啟並優化「為低收入劏房住戶改善家居援助計劃」,讓基層增添遮光窗簾、循環扇、隔熱板等。不少劏房居民中午至下午時段會到公園或快餐店乘涼,她建議政府應該於全港十八區開放避暑及學習中心,社區客廳亦應延長開放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