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海外建廠有效降成本 貼近當地需求\李信
歐美對中國製電動車窮追猛打,祭出反補貼稅等措施,但這一切外來的人為干擾,沒有阻擋中國車企進軍海外市場的雄心壯志。去年比亞迪(01211)便宣布,在匈牙利建設新能源乘用車生產基地,成為首個在歐盟建設乘用車工廠的中國車企,近期又傳出比亞迪、上汽集團、奇瑞汽車及長城汽車(02333)等車企有意在土耳其設廠。
由此可見,中國車企展現了進軍歐洲等海外市場的強烈意願,因為若能在這個要求嚴苛的地方立足,即證明中國車企有力行銷全球。然而,海外設廠要面對政治、成本、法例等挑戰,中國車企必須做足功課,方能力保不失。
除了稅務因素外,中國車企海外設廠好處不少,既可以減少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貼近當地消費市場,能更好掌握消費者的需要和品味,從而作出調整,為長遠立足當地打好基礎。
供應鏈配送有待完善
然而,對於大部分缺少在海外設廠經驗的中國車企而言,箇中困難絕對不少,如何適應及配合當地法律、營商環境、勞工條例均為一大考驗。另一關鍵是如何在當地採購到合適的原材料,要知道中國供應鏈十分完善,絕大部分車企需要的原材料,都可在中國採購,且配送時間非常短,但如何在土耳其等地採購到合標準的配件,則可能要花一番心思。
再者,中國勞工肯捱肯做,為了賺取更多的收入,多數工人願意長期加班,但不論是歐洲或東南亞,當地人比較着重於生活質素,未必願意隨時隨地加班,或會令到生產趕不上進度。因此,企業必須充分做好各項評估,並聘請「地膽」為合作夥伴,方能順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