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遊巴黎①/中國瓷器法國綻放華彩 簡素為絢

  圖:「簡素為絢:吉美博物館及竹月堂藏中國八至十八世紀一道釉瓷器展」展廳現場。
  圖:「簡素為絢:吉美博物館及竹月堂藏中國八至十八世紀一道釉瓷器展」展廳現場。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位於法國巴黎的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吉美博物館)舉行一系列「中國年」主題活動,其中就包括「簡素為絢:吉美博物館及竹月堂藏中國八至十八世紀一道釉瓷器展」,展覽匯聚香港收藏家、竹月堂主人簡永楨以及吉美博物館收藏的約300件單色釉瓷,在法國展示中國瓷器光彩。大公報記者遠赴巴黎,現場直擊,感受當地觀眾對中國瓷器文化的欣賞與讚美。/大公報記者 劉 毅 謝敏嫻(文、圖)

  瓷器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今次在法國展出的中國單色釉瓷,品相完整,曲線流暢,色澤純淨、典雅。一眾外國觀眾都在展廳現場細細端詳,一邊欣賞,一邊稱讚中國瓷器之美。他們紛紛表示從中感受到了匠人的製作技藝,更對中國的瓷器美學有了新的認識。

  單色釉瓷稱為「一道釉瓷」、「一色釉瓷」,指瓷器燒製呈現出不同的單一色澤,展現匠人對純美色彩和器形的追求。如展廳現場的白釉、青釉、綠釉、藍釉、黑釉與茄皮紫釉、紅釉、黃釉、褐釉等瓷器,它們按照顏色分別陳列在不同展示區域,展品旁都有詳細的說明,包括來源故事、燒製特點、文化寓意等,甚至更配以中文的解釋,為了進一步烘托效果,相應的釉色旁還有古詩文及畫作,顯得更有意境。

  單色釉瓷展中國工匠精神

  吉美博物館館長Yannick Lintz在開幕儀式上致辭時表示,這批展出的瓷器展現中國的工匠精神,燒製技法令人讚嘆。單色釉瓷器的製作既要求材料的純淨,又要求對燒製技術的嫻熟掌握,因此它是中國工坊燒製方式的最好體現。瓷器的顏色經由高溫燒製而成,匠人們製作的時候也不斷嘗試更多新的顏色,同時也能令其滿足在不同禮制上的要求。

  甫進展廳,便是一組介紹中國瓷器製作原料的展品,再往裏走,展區布局分明,不同的展位對應不同色彩的釉色瓷,觀眾行至不同的展示區域,可以清晰感受到瓷器顏色的變化。展廳內採用類似於自然光的白光照明,以突出單色釉瓷器的色彩。

  是次展出從南北朝至清代的瓷器,品相完整,色彩純淨,器形線條流暢,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包括北宋綠釉鳳尾壺、清雍正年間珊瑚紅釉雙耳小爐、清乾隆年間的淺青釉葫蘆瓶……這些古雅脫俗的器物,富有東方美學,吸引了不少海外藏家和觀眾。

  簡永楨相信「美到極致是自然」,多年間不斷收藏單色釉瓷器,他在展廳現場接受大公報記者採訪時多次強調收藏要講究「精、新、真」,所收藏的瓷器品相要完整,碎邊碎角的最是不喜,「我喜歡收藏簡單且有歷史價值的瓷器。如果只是一個外表,但沒有任何中國文化歷史底蘊蘊藏其中,我就不太喜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