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見錄/旅遊「鐵人」和「懶人」\胡一峰

  暑期至,上班族、學生黨的旅遊季也到來。繼「特種兵式」旅遊之後,又出現了「鐵人三項式」旅遊,按網友實測,照此旅遊者日均兩萬步以上,稱之為「鐵人」當之無愧。與其在旅遊中做「鐵人」,我更傾向於做「懶人」。

  在我看來,旅遊的本質在於尋找生活裏的他者。如果為旅遊找一些衡量質量的指標,我願意把與日常的差異度列為首位。而差異度給人帶來的感受,不論是建築、美食或民俗,都需要沉下心來仔細體驗。走馬觀花充其量能獲得一些知識,卻很難得到體驗。至於以打卡為目標,點到為止,以量取勝,更只能滿足某種執念,或為朋友圈搞一次精裝修,難觸旅遊之真意。

  做一個旅遊「懶人」並不容易,他必須要有強大的內心,這才能抵禦來自四面八方的旅遊資訊推送。這類資訊最喜歡用的句式是「人這一生,一定要去一次×××」,這裏的×××往往是一個熱門旅遊地。這種句式還有進階版,要麼把「人」具體化為「女人」或「父母」或「孩子」,攻你軟肋,強化你的心理認同;要麼在×××前面加上「小眾」「冷門」等定語,給你窺見天機、佔了便宜的心理暗示,實際上,即便曾經是「小眾」「冷門」,當它出現在算法推送裏那一刻,也就成了「大眾」「熱門」,難逃「人從眾」的命運。

  旅遊「懶人」需要的不是一份精確到秒的攻略,而是一次說走就走的決定;不是一張密密麻麻的打卡清單,而是一份隨遇而安的心態。找一座城市或鄉村,住下來,聽一聽風在不同空間裏的聲音,看一看雨在不同屋檐下的滴流,在陌生方言包圍中享受做一個陌生人的感覺,以此獲得源自內心的輕鬆和寧靜。一個旅遊「懶人」可能去過許多地方,在他的各種社交媒體上卻毫無痕跡。旅遊給予他的一切,都如吃下肚去的肉食菜蔬,悄悄化作了血肉精氣,給人以豐沛的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