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銀盈利能力受惠高息
畢馬威:整體貸款質素改善 看好今年行業前景
受惠2023年高息環境,香港銀行整體資產負債表錄得溫和增長。畢馬威表示,去年所有持牌銀行平均淨息差按年上升30個基點至1.84%;未計減值前經營溢利增長34.7%至2,950億元;總資產增加2.7%至23萬億元。畢馬威中國香港銀行業高級合夥人馬紹輝昨表示,隨着利率或持續高於預期,港銀繼續得益。然而,由於減息時機和幅度仍存在不確定性,港銀應制訂相應策略以作應對。
畢馬威中國金融服務合夥人沈耀文指,銀行在提升盈利的同時,需要管理貸款組合,並對信用風險加以警惕。減息及成本持續增加,意味銀行需應對控制成本問題,以及為持續投資創造空間。
沈耀文稱,港銀對內地房地產行業和香港中小企的敞口,將是信貸質素及營運表現前景關鍵,內地已採取措施穩定市場,而減少借款人違約至關重要。雖然港銀已計提大部分內地商業房地產行業壞賬,但當前銷售未全面恢復,未來或要作出額外撥備或被下調評級。
至於港人及旅客消費模式轉變,他認為會導致本地中小企業務受壓,但金管局已推出措施支持中小企,未見銀行停止向中小企貸款,相信今年港銀整體貸款質素不會差過去年。
不過,沈耀文又指,高息環境令港銀住宅按揭業務盈利空間受壓,近期有銀行削減按揭回贈等,反映業界對相關貸款取態不及以往進取,但暫未見銀行為香港房地產相關貸款作大規模壞賬撥備,相信樓按仍是安全資產,考慮到自身盈利能力,港銀不會大幅收縮按揭業務,策略會以保障市佔率為先,一旦息口回落,銀行有更大誘因承造按揭。
樓按拖欠比例極低
他表示,雖然香港樓價已較高峰下跌逾兩成,但整體樓市按揭成數比例不高,目前拖欠還款比例極低,相信負資產問題對銀行資產質素影響有限。
香港商業房地產行業風險方面,則取決於利率前景。沈耀文說,香港商業房地產空置率上升,銀行界積極透過管理信貸組合應對風險,避免將信貸資源集中在個別客戶或行業,並更注重貸款客戶營運現金流多於抵押品價值。目前未見銀行為香港房地產作大規模壞賬撥備。相信高息環境或令貸款需求疲弱,業界傾向透過財富管理等業務擴大收入來源。
畢馬威認為,對於較廣泛涉足資本市場的銀行,減息環境將帶來利好支持,隨着股票市場變得更具吸引力,從事投資銀行和財富管理業務的銀行將可從中受惠。此外,香港經濟若能出現強勁反彈,將有助改善信貸環境,對香港中小企與銀行都有正面影響。
招聘及挽留人才具挑戰
另外,畢馬威表示,保留和招聘人才對銀行業而言依然充滿挑戰,受訪銀行總員工成本在2023年保持穩定,僅錄3.2%溫和增長。「金融科技2025」平台人才計劃,如為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各種金融科技業實習機會的「金融科技人才培育計劃」,以及專為研究生參與銀行的金融科技,或業界項目設立的「金融科技先鋒聯網」,應有助緩解這個領域的人才短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