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流行文化IP︰黃金龍
蔡思行 學研社成員、歷史研究者
近日聽到一則令人慨嘆的消息︰金庸曾使用的文房四寶、博士袍和其他收藏品已運往台灣地區,相信未來作為在當地建立金庸館的展覽用途。
今年正值金庸誕辰一百周年,上述對香港來說不是一則好消息。單以新派武俠小說創作而論,金庸自1955年在《新晚報》連載《書劍恩仇錄》起,至1972年在《明報》完成《鹿鼎記》連載止,金庸先生整整17年的創作生涯都在香港。在冷戰時期,金庸著名的《射雕英雄傳》被台灣國民黨當局視為與毛澤東《沁園春》中「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相呼應而查禁。因此,金庸為題的展覽館如能在寶島成立,可說是以往想不到的情況。
特區政府近幾年大力推動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近日推出的「故事新說—故宮博物院藏明代人物畫名品」展覽,又或者香港歷史博物館的「天地之中—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都吸引大量市民參觀欣賞。對於一般市民和遊客來說,參觀博物館,最希望能夠欣賞的是當地特有的「真東西」。因此,除了借展外,香港也需要全面發掘和收集香港特有的流行文化藏品。
作為在中學時代修讀三次中國歷史科的人士,深深感受到中史科對愛國心培養的作用,但亦不能否認香港流行影視文化的積極影響,而這又離不開黃金龍這三隻字。黃,黃飛鴻,懲惡救弱真功夫;金,金庸,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龍,李小龍,一腳踢碎辱人的「東亞病夫」牌匾。
黃金龍除了表現愛國心外,本身他們與香港流行影視文化息息相關︰關德興在香港拍攝70多套以黃飛鴻為題的電影;除了武俠小說完全港產外,金庸小說至今改編的影視作品翻拍不計其數;李小龍,人生最後幾年的四套半電影,都由香港嘉禾出品。
黃金龍是香港重要的文化IP,如果有一天它們在香港以不同的方式獨立成館,相信中國故事和香港故事能夠以更立體的方式呈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