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高效益大 港力吸郵輪客

  楊潤雄倡增旅遊產品 利用科技發展推深度遊

  香港旅遊業於新冠疫情後逐步復甦,旅發局數據顯示,訪港旅客人數已回復至超過疫情前的70%。疫後旅客旅遊模式轉變,更重視旅遊體驗。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日前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未來旅遊發展的方向是增加旅遊產品、利用科技發展旅遊及推動深度遊以吸引更多旅客,並讓旅客獲得更獨一無二的旅遊體驗,郵輪旅遊會是其中一個積極推動項目,「因郵輪旅客消費力比較高,能夠帶來較大的經濟效益。」

  楊潤雄表示,中央政府再次送贈大熊貓予香港特區,充分顯示中央政府對香港特區的厚愛,特區政府正密鑼緊鼓展開相關準備工作。他指特區政府短期內會派代表團前往四川,商討大熊貓來港的細節與籌備工作,很大機會會由他「帶隊」。他相信海洋公園飼養員將會為中央今次贈港的一對大熊貓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讓牠們能夠在香港健康快樂地生活。

  旅客回復七成屬健康值

  社會均關注香港旅遊業於疫後的恢復情況,楊潤雄認為,旅客數量、旅客人均消費及旅客的體驗與感受是三個重要指標,「在旅客數量上,現時訪港旅客已回復至疫情前逾70%,綜觀世界市場,其實基本沒有一個地方能夠完全回到疫情前的數量,旅客數量恢復至七至八成都是普遍現象。」他強調,旅客數量並非追回至疫情前的高位數字才是一個最滿意的數值,形容目前的恢復情況是一個「健康值」。

  在旅客人均消費上,楊潤雄指現時相對於疫前並沒有下滑太多,「2017年人均消費約為5,000元,2018年逾6,000元是一個高位,今年則為5,600元。」至於在旅客的體驗和感受上,他指旅發局在旅客離境時會向其發放調查問卷以了解對旅程的滿意程度,「以十分為滿分,平均分超過九分,很多旅客亦表示會願意再來香港玩。」

  特區政府剛於上月完成《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2.0》的諮詢工作,預計今年內發表。楊潤雄表示,這會建基於2017的旅遊發展藍圖之上,「整體方向是增加旅遊產品、利用科技發展旅遊及推動深度遊,以吸引更多旅客、豐富他們的旅遊體驗。」他表示,已先後舉辦26場諮詢會,聽取很多不同意見,「包括藍色旅遊、綠色旅遊、運動旅遊、親子旅遊甚至是寵物旅遊,目前正在分析意見,我們會選擇最能體現香港特色,同時又能帶來最大經濟效益並且提升香港形象的發展方案。」楊潤雄續說,吸引高消費旅客是未來一大目標,「郵輪旅遊項目是未來其中一個積極推動的重點,因為這批旅客的消費力比較高。」

  「香港無處不旅遊」是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今年5月提出的概念,楊潤雄認為香港擁有得天獨厚的海港資源,並有着深厚而獨特的歷史。他強調,發展「香港無處不旅遊」需要社會各界及市民共同努力,「無處不旅遊,意味旅客也無處不在,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有開放、友好的心態,懂得如何接待旅客並實踐好客之道,每個人都做多一點,那麼每一個地方都有可能成為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