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滴】葉Sir的音樂啟蒙
陳復生
前文提到我的音樂啟蒙時期,始自小學四年級被音樂科容應嫦老師選入了合唱團,代表學校參加校際歌唱比賽,Ms. Yung(我們對她䁥稱)也是我的鋼琴老師,除了學校的聖詩歌集,她經常要我們練習當時由葉惠康教授創立的兒童合唱團歌集,內裏全是葉Sir(䁥稱)編選和他夫人蔡正怡老師伴奏的歌曲,旋律優美動聽,且容易上口:《在森林和原野》、《卡吉德洛古老森林》、《踏雪尋梅》、《虹彩妹妹》、《李大媽》、《三套車》……每一首伴我們走過多少青葱歲月!
這些經典歌曲,取材自不同的中國民謠,也有俄羅斯、捷克、波蘭等外國民歌,除了在合唱團練習演唱外,有些較簡單的樂譜,Ms. Yung也讓我彈奏練習,每次揭開歌集,總見到葉Sir和蔡老師的名字,印象非常深刻。
後來我選讀了浸大的傳理系,無緣成為當年葉Sir創立的音樂藝術系學生,但經常聽到該系的同學對他讚不絕口,大家都喜愛聽他授課,從不走堂。葉Sir離開香港兒童合唱團後,就成立了葉氏兒童合唱團,更創辦葉氏兒童音樂實踐中心,除歌唱以外,讓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愛的樂器學習——音樂可以陶冶性情。葉Sir深信學音樂的不會是壞人!他認為良好的音樂教育,讓孩子終生受用。
所以,當年我女兒和兒子的滿月宴會,難得地邀請了葉氏兒童實踐中心的合唱團和小提琴學生,在晚宴上表演,童聲童樂不止孕育了音樂文化的種子,帶給我們的喜氣愉悅,至今難忘!
猶幸女兒和兒子從小參加了葉氏兒童合唱團,通過葉Sir的推介,也學習了鋼琴、小提琴、繪畫等音樂藝術課程——在歡度整個童年生活過程裏,他倆更從中學懂了建立自信、欣賞美好事物、專注和團結合作的精神。
兒童及早接受音樂教育,就是文化教育的重要組成,正如葉Sir建議以音樂培育孩子,不是希望他們成為音樂家,而是藉着音樂的感染力,使他們成為有修養和品德、對社會有責任感的年輕人。感恩葉Sir一生對音樂教育和文化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