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深中通道】世界超級工程 夢想照進現實

◆深中通道建設者與家人在深中大橋上合影。  香港文匯報廣州傳真
◆深中通道建設者與家人在深中大橋上合影。 香港文匯報廣州傳真

◆深中通道開通首日,近千名灣區遊客從廣州、深圳、汕頭等城市出發「嘗鮮」。 香港文匯報廣州傳真
◆深中通道開通首日,近千名灣區遊客從廣州、深圳、汕頭等城市出發「嘗鮮」。 香港文匯報廣州傳真


◆深中通道西人工島。香港文匯報廣州傳真
◆深中通道西人工島。香港文匯報廣州傳真

◆6月30日,深中通道通車首日,車流密集。中新社
◆6月30日,深中通道通車首日,車流密集。中新社

深中通道今開通!聽建設者講述「超級工程」背後的故事
深中通道今開通!聽建設者講述「超級工程」背後的故事

  深中通道建設者揭工程秘辛:沉管方案曾受質疑 14年堅持攻堅克難 成果體現中國智慧

  「零丁洋裏嘆零丁。」700多年前,南宋著名愛國詩人文天祥在這裏留下一聲嘆息;如今,「超級工程」的建設者們以精衛填海般的執着堅持攻堅克難,在珠江口「A」字形交通網絡骨架上架起了關鍵「一橫」。7年籌備、7年多建設,14年裏5,000多個日夜,1.5萬名建設者夢想所寄託的深中通道正式開通了。30日中午,8輛建設者專車,接載近400名建設者代表及家屬,從中山翠亨東站出發,在通車前「嘗鮮」體驗深中通道。和家人一起「駛」上自己親自參與建設的偉大工程,見證中國橋樑建設發展騰飛的歷史性時刻,建設者們倍感驕傲和自豪,「這當中體現了中國速度、中國智慧、中國實力!」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寶儀、帥誠 中山報道

  一根根鋼筋,一方方混凝土,從零開始,從無到有,架海上之路,升海上之島,築海底之隧……看着眼前蜿蜒於海面的深中通道,建設者們百般滋味在心頭。「我建設,我自豪!」站在深中大橋上,作為深中通道建設者的王維俊夫婦心情十分激動,久久未能平息。2019年大學畢業後便投身於深中通道海上架樑工程建設的宋彥輝,同樣難掩興奮之情,「這是我人生中參與的第一個項目,它對我來說意義非凡。這座橋不僅連接着深圳和中山,更是一座引領我走向未來的橋樑。」

  近400建設者坐專車「嘗鮮」

  「女兒還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就經常問我什麼時候能回家陪她,我說我正在建設深中通道,等建完了一定好好陪她。」這句話,2011年就投身深中通道前期工作的席俊傑一說就是12年,如今女兒已經長成了大姑娘。「這次帶她過來看看我工作12年的地方,讓她親眼看看這座世紀工程,特別有意義。」香港文匯報記者發現,此次建設者專列上,有不少深中通道建設者的家屬和「深中寶寶」都是頭一回上橋,趁着通車前夕在橋上拍上一張難忘的「全家福」,成了大家不約而同的選擇,儀式感滿滿。

  方案成功後可擴大應用

  對於建設者來說,深中通道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回想起它成長的日日夜夜,站在西人工島上遠眺海面的黃清飛感慨萬分。作為2016年4月進駐工程的中交公規院深中通道勘察設計(A合同段)隧道專業負責人,黃清飛至今仍記得隧道沉管的前期方案論證,「當時有非常大的爭議。」作為世界首例橋—島—隧—水下互通四位一體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寬度增加三分之一,頂板受力將增加約70%,因此港珠澳大橋隧道採用的鋼筋混凝土沉管結構不再適用。

  黃清飛說,當時對沉管隧道的結構選型等論證中,很多專家都提出過比較強烈的質疑。「說是質疑,其實也是對當中施工風險和難度的高度重視。」

  值得慶幸的是,「專家的質疑,包括他們提出來的風險點,我們後續都通過技術手段進行了論證、解決,也說服了所有的專家,堅持了相關的方案,最後用工程成果來證明,當初的決定是正確的。」黃清飛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深中通道沉管段是在世界範圍內首次大規模採用鋼殼混凝土結構,於內地則是全新的結構和技術。「這是非常好的結構方式,在深中通道成功應用後,可以應用到整個土木工程領域。」

  不眠不休促成「深海之吻」

  從西人工島築島到沉管浮運安裝,全程參與深中通道「隧、島、橋」建設的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項目(S09標)常務副總工程師寧進進,帶領團隊讓萬噸沉管毫米級完成「深海之吻」,並創下連續7節沉管毫米級高精度對接安裝的世界紀錄。「整個過程中是很煎熬的。」寧進進已經記不清自己度過了多少個不眠不休的夜晚,但他清楚記得,最後一節沉管安裝完成後,伴着海浪撞擊船體發出的聲音,那晚他踏實地睡了個好覺。看着車輛暢通行駛的深中通道,寧進進說自己作為一名中國工程師感到很驕傲,「因為我們用中國工程師的智慧,快速建設了一個通道,來促進當地的發展。」

  頂住五六十度高溫工作

  相對於那些全程參與的建設者,2022年3月才加入深中通道團隊的廣東新粵深中通道JD2標項目經理張永忠,主要負責收費監控通信、全線綜合管線以及橋樑、隧道和景觀照明等機電工程建設。「施工難度比普通高速公路要大得多。」張永忠說,有時候工人需要在有限空間內工作,內部溫度高達五六十度;沉管作業時工作人員的吃住和材料運輸都是很大考驗。「從進來時一個個獨立的橋墩,到現在馬上要通車了,我們為自己能參與這個超級工程的建設感到很自豪,這也將是我們職業生涯一個非常重要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