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學苑獲額外注資 供15000人學習 長者學樂器剪片 「燃亮我的銀髮歲月」

  上圖:長者學苑提供多元化的課程,包括資訊科技和音樂等。下圖:長者學苑為老人家提供終身學習機會,發揮所長。前排右為王玉玲,前排中為李玉英。
  上圖:長者學苑提供多元化的課程,包括資訊科技和音樂等。下圖:長者學苑為老人家提供終身學習機會,發揮所長。前排右為王玉玲,前排中為李玉英。

  【大公報訊】記者伍軒沛報道:踏入老年,不少長者都擔憂與社會脫節而選擇閉門深鎖。行政長官去年在施政報告宣布,向「長者學苑發展基金」額外注資8000萬元,支持計劃持續發展,鼓勵長者終身學習和投入社區。長者學苑計劃在今年度內提供約15000個學習名額,有長者表示,以往自己只懂在廚房煮飯,透過長者學苑課程學會中樂器,並參與大大小小的演出,獲得成就感,「感覺燃亮了我的銀髮歲月!」

  73歲的王玉玲參與長者學苑的課程已有10年,主要學習柳琴和剪紙。她是家庭主婦,照顧兒女與孫子,大半生在廚房度過。一次偶然機會,她接觸到長者學苑計劃,看到樂器課程種類豐富,因為覺得古箏看來特別優美,想報名學習,但自己五音不全,學起來實在困難,最後在導師鼓勵下,選擇了柳琴。長者從零開始學習,並不容易,簡單的樂譜,她怎麼看都看不懂,只能用數手指的方法將琴譜記下來,「彈了一段時間,好像沒什麼進步,也有想過放棄。」但找回一些簡單樂譜彈一下,音符確實好聽,又讓玉玲有了繼續下去的動力。

  大半生在廚房 主婦走上舞台

  一次學苑活動,長者與小學生組成中樂團演出,玉玲擔任柳琴手,但遇上困難,「老人家的手始終沒有小朋友的靈活,他們學得快。」但一眾小朋友很照顧玉玲,一起討論、學習後,最終完成表演,讓她終生難忘,「其實不同年齡的人,生活經驗和價值觀不同,容易產生代溝,但通過學習和活動,互相了解,消除很多誤解和偏見,這是我在長者學苑對長幼共融最深的體會。」學苑又時常安排到老人院、社區中心演出,玉玲拿着柳琴,踏上了中環大會堂、屯門大會堂等的舞台表演,收穫成就感,「沒想到這個年齡,還能活得多姿多彩,簡直是燃亮了我的銀髮歲月!」

  73歲的李玉英在長者學苑修讀資訊科技相關課程,過去一年,上課逾200小時,從最簡單的學習上網看視頻、聽音樂,到進階的拍攝、剪片、後期製作等,由昔日的電腦白痴,變成今天的電腦達人,「還記得第一次製作關於太極扇的視頻,連我孫子都驚嘆,這居然是奶奶做出來的!」玉英一邊說,一邊向記者展示作品,視頻畫面添加了標題和字幕,比不少年輕人還厲害,「剛完成時候可興奮了,一天看十幾二十遍都看不膩!」

  玉英在學苑除了學習,還發揮所長,組成一支太極義工小隊,她完成義工領袖課程,帶着義工到處表演。新冠疫情期間,很多實體課取消,她將太極扇招式拍攝製作視頻,分享到網上,讓更多長者在家能強身健體。

  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李國棟表示,希望長者學苑計劃讓長者擴大社交圈子,同時服務社區,實踐老有所為概念。長者學苑發展基金委員會主席陳美潔表示,計劃今年踏入第17年,全港現有超過200間長者學苑,未來希望與更多合作機構、辦學團體及非政府機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