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祖國27周年之影視篇】政企協同發力 重振港影視產業

◆文體旅局局長楊潤雄與《九龍城寨之圍城》團隊早前在康城與國際影人交流。
◆文體旅局局長楊潤雄與《九龍城寨之圍城》團隊早前在康城與國際影人交流。

◆ 阿里大文娛宣布,未來5年投資50億港元攜手香港業界振興新港劇。
◆ 阿里大文娛宣布,未來5年投資50億港元攜手香港業界振興新港劇。

◆天坤星(深圳)影業有限公司主席譚皓然(左)
◆天坤星(深圳)影業有限公司主席譚皓然(左)

◆高志森導演
◆高志森導演

◆王祖藍經常往返內地都落力宣傳香港。
◆王祖藍經常往返內地都落力宣傳香港。

◆ 佘詩曼讚賞香港政府撥出更多資源去發展香港影視業。
◆ 佘詩曼讚賞香港政府撥出更多資源去發展香港影視業。

◆ 關智斌發現內地有不少歌迷熱愛廣東歌。
◆ 關智斌發現內地有不少歌迷熱愛廣東歌。

  演藝人讚賞政府支援行業 冀加大力度

  香港回歸祖國27周年,27年來香港特區政府經歷幾許風雨,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帶領港人砥礪前行,憑着永不言敗的獅子山精神戰勝逆境。然而2019黑暴事件及三年的新冠疫情重創香港各行各業,以特首李家超為首的領導班子過去兩年貫徹做實事,以結果為目標的管治作風,政府強勢推出一浪接一浪的盛事活動,涵蓋文化藝術、節日慶典、體育賽事,向世界展現香港的魅力及活力,令香港社會氣氛變得天天向上。雖然在國際大環境影響下大家都在艱苦奮鬥中,但香港的復甦狀況已比其他地區為佳。影視文化界業內人士也感受到政府在政策上越來越重視振興香港影視文化,和懂得善用香港影視藝人及其作品的影響力推廣香港,帶動經濟發展。 ◆採訪: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茜、阿祖、達里

  天坤星(深圳)影業有限公司主席譚皓然指出,香港在「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下,既可擔當聯繫東西文化精髓的角色,同時可以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2017年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臨西九文化區,見證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和北京故宮博物院簽署《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合作協議》,由此可見,國家對推動香港藝術文化走上新的台階十分看重。2022年,特區政府發表了有關虛擬資產在港發展的政策宣言,成為全球首個推出相關政策的城市,及後AI與數字經濟急速發展,影視文化藝術等企業紛紛進行部署。

  2023年,香港電影發展基金宣布推出「開拓內地電影市場資助計劃」,有效培養更多香港導演、演員、製作人對內地市場的掌握,加強兩地之間的交流,讓內地與香港電影文化有效融合,使擁有國際視野和獨特創作技術的香港影視人才,能夠製作更多優秀的作品帶給廣大的內地觀眾,說好香港故事。

  他說:「透過政府政策支持和資金激勵,能有效讓業界對政府及行業發展提振信心,我們能看到香港特區政府從由亂到治到由治及興的管治策略上,對香港影視文化藝術界所作出的政策措施,為業界重新提供了優良的市場發展環境和契機。」

  內地龐大市場激活投資氣氛

  今年兩個重大事項突出了內地與香港影視文化藝術的重大突破,在特區政府宣布推出「開拓內地電影市場資助計劃」後,今年初,內地文娛頭部企業、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大文娛集團亦在「2024香港國際影視展」開幕時宣布發起「港藝振興計劃」。其中東方影業、寰亞傳媒集團、寰宇娛樂、美亞娛樂、天下一集團、TVB、邵氏兄弟、英皇電影、安樂影片、笨小孩影業、歡喜傳媒等香港影視公司共同參與計劃,未來5年將投入不少於50億港元,支持香港文化娛樂發展,大舉投資製作香港電影、電視劇和演出,並目標培養更多青年演藝人才。

  譚皓然說:「影視行業一向與文化藝術有深層的相互影響關係,在政策影響投資,投資影響發展,發展影響市場的因素下,得到政企協同效應雙推動,香港影視文化藝術市場相信會迎來新的發展升浪,香港業界在獲得內地龐大市場的支援下,能重新激活投資氣氛,迎來更多創意文化人才參與。」

  譚皓然在今年初國家電影局的備案系統上看到一部名為《進退之間》的立項電影,首次出現以香港回歸為主題的電影由有國企背景的機構備案立項,相信會是內地重點推動的大型電影作品,估計未來會有越來越多以香港歷史文化背景故事為題材的影視作品出現在影視市場。這反映了國家越來越重視香港影視文化藝術的發展,加上近年具有濃厚香港歷史文化背景及創意特色的港產片突破億元,一再打破香港票房紀錄,讓更多投資者和香港製作人重建信心參與其中,將會對香港的影視、文化、藝術界掀起巨大的變化。

  他續說:「在疫情後,近兩年港人北上消費娛樂與日俱增,兩地文化交流頻繁,在數字化、AI、Web3、虛擬資產等金融科技應用的協同發展下,具有濃厚文化底蘊的香港故事,能獲得更多元的推廣和宣傳。在過去,香港的影視文化藝術在全球也具有影響力,影響着海內外華人社會的文化建設,亦廣受西方社會所認同,特區政府大力支持影視文化藝術發展,不單能創造巨大經濟效益,在推動旅遊和文化發展均能帶來積極效用。」

  文藝界需要「紅燈」保障國安

  導演高志森認為香港這兩年的變化十分明顯,他說:「對於香港社會的過去兩年,由亂到治是特別明顯的,文化界我特別想講兩點:第一點是體現在舞台劇頒獎禮上,特區政府藝術發展局決定目前不再資助該頒獎禮,康文署也沒有提供場地,不過頒獎禮仍然繼續舉行。似乎政府對於文化藝術界畫出了一條線—如果他們發現某個平台藉此宣揚一種政治理念,或者將政治姿態擺出來,那麼政府便不能接受和支持。在我接觸的文化藝術工作者大部分都對於這個舉動是支持的,表示支持的原因是,我們認為公帑是應該有帶動性的,不應該成為某一些宣傳的手段。我自己的體會便是,我們目前有國安法,在這個情況下,有任何影響到國家安全的都會被制約。背後的原因很簡單,沒有絕對的自由,一定要有紅燈的存在,綠燈才有意義。」

  「第二點,隨着北上內地消費成為不可抗拒的大洪流,很多香港的文化界人也在這個洪流中感受到了,內地很多東西都超越了香港。文化藝術的發展,目前都是以大灣區作為整體的考慮,在香港文化藝術節目可能有三五萬的忠實鐵粉,以一個城市的0.5%人口來算,入場的人數有限,但是整個大灣區有8,500萬人口,0.5%的比例的話,是有40多萬的潛在消費觀眾。我相信大家都能夠看到這一點,所以大家都不想限制在香港製作。再加上交通圈很發達,很容易帶動到我們的作品上去。曾幾何時就有聲音說大灣區是『樓花』,我相信這句話已經很過時了,甚至是負能量的散播,這一點到目前來看已經站不住腳,是不負責任的,完全沒有香港人精神,香港人應當是有開拓精神的。」高志森認為,文化界已經坐言起行,在整個大灣區創作作品,希望在9個城市都落地、見到觀眾。

  近期政府主導的香港大型盛事接踵而來,日夜繽紛活動多不勝數,每位香港市民也希望對外說好香港故事。王祖藍經常往返內地都有落力宣傳香港,認為每個地方都有不同需要,可以視乎當地需求將香港變成溝通交流的渠道,「例如我之前返家鄉東莞拍節目,東莞和香港文化可互相交流,很多時都是我們自發去做,其實政府也可以一起參與,一齊做一定能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相反分開做就事倍功半。」

  祖藍提議:「想國際盛事在港舉行可以在文藝方面、藝術水平高的方向着手,例如在紐約很著名的百老匯音樂劇《Sleep No More》竟然選擇先在上海、深圳演出,而且一做就做幾年。我覺得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應引入這些高水平演出。」

  人氣演員佘詩曼讚賞香港政府撥出更多資源去發展香港電影、電視業,並將香港作品推廣到內地的市場甚至海外,近期在康城影展舉行「香港之夜」去推廣香港電影,又增加撥款資助香港電影的拍攝。「這當然是好事,可以令到世界更多人認識香港電影或者劇集,有更多人認識我們都是一件好事!」

  香港影視演員關智斌(Kenny)近年經常往返內地拍劇和綜藝節目演出,他感覺內地與香港的交流愈見頻繁。他說:「我就多了很多在大灣區的工作,甚至在北京、成都和上海舉行了多場巡迴音樂會,才發現他們原來好喜歡廣東歌,沒想到可以去到那麼遠的地方,所以文化交流上都好頻繁。」Kenny希望政府除了「開拓內地電影市場資助計劃」外,也可以資助推動廣東歌到內地更多地方給更多人欣賞。原來之前他在北京和成都演出,本以為大家會愛聽國語歌,怎料觀眾叫他不用特別唱國語歌,原來不少是愛聽廣東歌的歌迷,BEYOND和王菲年代的歌曲亦甚受歡迎,「所以不如他們這一代的歌手,還可以唱的就繼續多唱廣東歌,希望將港樂推動到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