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港童講普通話易混淆一四聲

◆立法會議員郭玲麗、陳仲尼等昨日公布一項關於香港兒童普通話語音能力的調查報告。 香港文匯報記者子京  攝
◆立法會議員郭玲麗、陳仲尼等昨日公布一項關於香港兒童普通話語音能力的調查報告。 香港文匯報記者子京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子京)香港立法會議員郭玲麗、陳仲尼等昨日公布一項關於香港兒童普通話語音能力的調查報告,顯示香港低齡兒童的整體普通話能力有所提升。隨着香港與內地加快融合,報告建議加強普通話師資培訓,如善用科技結合教育工作,讓教師可利用AI(人工智能)系統更準確分析和掌握學童普通話學習情況,從而制訂教學策略,有效提升孩子的普通話水平。

  新界校長會、郭玲麗、陳仲尼立法會議員辦事處和中文路(香港)有限公司昨日聯合發布是次調查報告,是全港最新一份關於香港兒童的普通話語音分析報告。報告數據來源綜合三屆紫荊盃全港少兒普通話朗誦比賽參賽者超過8萬條練習和參賽語音資料、中文路公司高達39萬條香港學童上課數據,以及超過87萬條偏誤數據分析得出。

  倡教師用AI分析學習情況

  郭玲麗在介紹數據分析時表示,從普通話各個聲母和韻母的偏誤數據裏,可以得出學童在聲母和韻母的偏誤量有整體降低趨勢。值得關注的是聲母「sh、zh」、「l、d」,是香港學童在學習中最容易混淆的兩類聲母發言部分。從聲調偏誤數據來看,香港兒童普通話聲調偏誤由高至低分別是四聲(39.35%)、二聲(24.4%)、一聲(22.87%)、三聲(13.38%)。其中,一聲及四聲共佔62.22%,反映香港學童在一聲和四聲方面更易混淆。

  陳仲尼對香港兒童學好普通話提出多項建議,包括積極推動AI(人工智能)教育程式融合教學模式。他建議,教師可利用AI系統更準確分析和掌握學童普通話學習情況,更能針對學童不同學習需要,從而制訂教學策略,有效提升孩子的普通話水平。同時善用AR(擴增實境)/VR(虛擬實境)技術,提升學童的學習興趣和自學能力。

  他又建議按本港學童情況調整教材,例如在每個單元後面增加重點拼音和重點詞彙相結合的練習,以及針對錯誤率較高的聲母韻母、辨析相應的發音誤區,提高學童對細微發音差異的敏感度。

  他們並建議可因應不同年級來制定教學課程,中學童可以走出課堂框架,例如普通話遊學活動,與內地學童以普通話作溝通和交流;小學童則要深入淺出,例如以日常生活為例子、互動遊戲和角色扮演環節,配合模擬生活對話場景,進行沉浸式的學習體驗。

  新界校長會會長朱景玄表示,現時學生在課堂內學習普通話的限制還包括課時少,變相普通話老師只能單向教授學生發音,缺乏靈活性。他建議普通話老師創造更多語境,讓學生有機會多用普通話溝通,同時也希望教育局鼓勵公營學校用普通話教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