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祖國27周年之 製造業篇】新型工業創科雙引擎助轉型
工總莊子雄:「官產學研投」齊心合力 促經濟高質量發展
香港回歸祖國27年以來,社會和經濟環境經歷幾許風雨,然而港人的獅子山拚搏精神不變,上世紀曾讓香港成為亞洲四小龍的製造業,今天重新出發,更被賦予使香港經濟多元化、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任。香港工業總會主席莊子雄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特區政府在《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中定下2030年製造業佔GDP由2020年1%提升至5%的目標,新型工業及創科將是未來香港經濟增長的兩大引擎,「香港產業結構問題在於集中金融、地產、服務等,本會期待『官產學研投』各界持份者貢獻所長,合力達成創科藍圖目標,推動香港經濟的長遠和健康發展。」 ◆香港文匯報記者 莊程敏
近年隨着大灣區經濟日益融合,香港較為單一的經濟結構備受挑戰,香港不少廠商都會問,轉型該怎樣轉?怎麼也轉不出來。莊子雄自身的經歷正好是一個值得細味的「謀發展」故事,也是產業升級轉型的好例子。他大學畢業後就投身工業,專注研發,開發出電池儲能專利技術,並把技術轉化成應用於不同消費產品當中。在金融危機後,他一直思考將公司升級轉型並付諸行動,大刀闊斧改革及調整公司結構,積極投入技術研發及自動化生產。
自動化令人手減半產能倍升
透過轉型升級,提高生產的技術水平和科技含量,達至先進自動化製造,讓莊子雄公司員工的數目由高峰時期的5,000人減少逾半,但產能及生意額卻提升多倍。在莊子雄帶領下,其公司位於東莞松山湖的保力創科園於去年啟用,是一個提供研發、工程設計、生產製造以至巿場拓展等創業孵化支援的創科園,為港企在當地的創新工業園區內,打造新型工業化生產地的示範基地。
香港要提升製造業在GDP中的佔比,主攻新型工業及創科,以達至經濟多元化,增強抗風險衝擊的能力,莊子雄說,因應中央政府今年將新質生產力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意味未來產業重點之一是培育生命科學、新材料等新興及高增值產業,他認為這亦是香港工業未來發展的方向,香港中小企應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儘管相關產業的回報期長、基礎研究的要求高及嚴格,但成功研發出來的產品及服務,可帶來龐大利潤。」他說,工總已於今年成立了第33分組生物科技及醫療保健,以加強對業界的支援。除了生物科技,香港在先進電子業、環保工業等行業,也具備極大發展優勢。
輸入人才增 創科人才仍短缺
港企配合國家新質生產力發展,成功關鍵在於要有足夠人才。特區政府近期積極推出搶人才舉措,莊子雄坦言,相關政策的確紓緩了部分創科及新型工業人才不足的問題,但當中仍存有改善空間。他指,今年3月推出「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俗稱「投資移民」)、5月6日起擴大內地赴港澳人才簽註政策至北京及上海,這些新措施肯定能夠令香港工商界受惠,促進內地與香港的人才互通和交流,從而協助紓緩人才不足的問題。然而,在引入創科人才數目上,與業界的期望仍有很大落差,業界仍普遍面對創科人才短缺問題。
「工商界估計,包括新型工業在內的創科產業在未來10至15年所需求的人才達20萬人以上。長遠而言,香港創科人才不足問題需要從教育解決,但培育人才需時。短期而言,擴大人才簽註有助業界投入發展,例如資訊及科技業、生物科技業、醫療保健業,人手不足成為行業發展的絆腳石,而促進內地人才與香港人才互通,對各方也是互惠共贏舉措。」
科企內地設分部 方便人才來港
莊子雄說,目前不少香港的資訊及科技公司有在內地設立工程部門,擴大人才簽註可以方便內地同事來港向客戶進行簡報或作短期的技術支援。此外,不少生物科技企業及初創企業,也有從內地進口儀器設備,新措施有助內地人員來港協助安裝和維修保養。他表示,工總期望,要求「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的投資者,投資指定產業、導向企業或創科研發,推動特定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