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首個再造水廠投產 先供北區2萬戶沖廁用

◆ 毗鄰石湖墟污水處理廠的再造水廠。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 毗鄰石湖墟污水處理廠的再造水廠。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 石湖墟再造水廠內的化學物品貯存室。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 石湖墟再造水廠內的化學物品貯存室。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禮願)香港部分地區位處內陸,一直以食水沖廁,不利於節約用水。水務署早前斥資12.56億元在上水石湖墟興建全港首個再造水廠及供水網絡,今年3月投產,生活污水(包括廁所排出的水)經過污水處理廠處理後,再加工處理成為再造水,首階段供沖廁用途。

  香港文匯報記者日前直擊再造水帶有藍色以茲識別,成本比食水低近三成,若以2,200萬立方米再造水代替食水來沖廁,可為居民合共省卻逾4,800萬元水費。2026年底全面啟用後,受惠用戶可達33萬人,長遠更將供應予北部都會區居民。

  水務署資料顯示,本港平均每日的食水用量達291萬立方米,每年的平均雨量僅2,431.2毫米,不足以應付目前龐大的食水需求,而上水及粉嶺位處內陸,只能以食水沖廁。適逢渠務署早前為石湖墟污水處理廠提升至三級處理水,水務署認為是契機推展再造水,於是在污水廠旁邊建設佔地7,500平方米全港首個再造水廠。經過約兩年施工後,今年3月首階段投產,供應上水、粉嶺等新界東北住戶作非飲用用途。

  全面投產年慳2200萬立方米食水

  再造水是什麼?水務署工程師黃智偉介紹,再造水是經過污水處理的排放水,再加入漂水和食用色素,就成為色澤帶藍調的再造水,驟看有點像市民家中常用作洗潔廁缸的「藍寶寶」。加色是為了方便市民識別,「再造水用途廣泛,現階段先用於沖廁,未來或推展至供政府部門洗街及淋花。」

  再造水廠的規模不小,目前每日提供2,000立方米的再造水,足夠逾2萬戶使用。黃智偉表示,再造水首階段先供應予上水及粉嶺地區。其後,會按古洞北及粉嶺北等新發展區的發展時間表,將再造水供應予新發展區,包括未來的北部都會區。若全面落實,再造水廠每日可生產高達7.3萬立方米的再造水,預計每年可為香港節省約2,200萬立方米的食水,相等於約8,800個標準游泳池。

  目前,食水每立方米的造價10元,再造水則僅為7.8元,以2,200萬立方米再造水代替食水來沖廁,合共可省卻逾4,800萬元,「若以一戶三或四人家庭為例,如使用再造水取代食水沖廁,估計每戶每月大約可以節省4元至17元水費。」黃智偉預計,整個再造水供應網於2026年底大致完成,受惠用戶可達33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