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話/江蘇「六月黃」上市 蟹農盼恢復直供港

  左圖:江蘇大閘蟹養殖戶馬成駿向大公報展示生態養殖的大閘蟹。\大公報記者陳旻攝;右圖:近段時間,大閘蟹「六月黃」開始陸續在內地上市。
  左圖:江蘇大閘蟹養殖戶馬成駿向大公報展示生態養殖的大閘蟹。\大公報記者陳旻攝;右圖:近段時間,大閘蟹「六月黃」開始陸續在內地上市。

  再鮮不過「六月黃」。陽光熾熱的仲夏日,殼軟、肉嫩、味鮮,新鮮上市的大閘蟹「小鮮肉」「六月黃」獨霸餐桌,引饕客蜂擁嘗鮮。「這幾天,不斷接到『六月黃』的訂單,內地居多,另有澳門與新加坡的訂單。」6月10日,江蘇興緣澤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馬成駿搓着兩手對大公報表示。今年金秋食蟹季指日可待,針對近年中香港市場不斷傳出破獲走私大閘蟹案的消息,升級科學化養殖的江蘇大閘蟹養殖企業接連呼籲蘇港兩地修復重建銷售通道,迫切希望盡快實現江蘇優質大閘蟹直供香港。\大公報記者 陳旻興化報道

  八年前江蘇大閘蟹直接供港中斷

  江蘇河蟹養殖產量佔內地半壁江山,河蟹養殖一產產值佔江蘇漁業半壁江山。被稱為「中國河蟹養殖第一縣(市)」的泰州興化,是內地最大的大閘蟹產區,全國每8隻生態大閘蟹就有1隻來自興化。2023年,興化63萬畝蟹塘的大閘蟹產量超過7萬噸。

  2016年11月1日,香港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以下簡稱:食安中心)公布,在當年9月抽查的五類大閘蟹樣本中,發現2個來自江蘇的樣本含有致癌物二噁英和二噁英類多氯聯苯,分別超標一倍及五倍。食安中心要求暫停出售來自涉事養殖場的大閘蟹。此後,江蘇大閘蟹直接供港渠道中止,迄今已近8年。

  2000多萬元建安全溯源平台

  「從2023年9月到現在,我每天都盯着香港的大閘蟹市場,不停地打聽,一直盼着內地海關與香港食環署盡快達成共識,讓香港市民能品嘗到我們生態養殖的高品質興化大閘蟹美味。」馬成駿說。

  馬成駿在興化安豐鎮建有2468畝大閘蟹生態養殖基地,有一家專業從事水產品養殖、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生態農業公司。「我們公司依託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技術支撐,總投資2000多萬元人民幣建立大閘蟹質量安全溯源體系平台,實現大閘蟹養殖全程可溯源。」馬成駿滿臉自信,他說,「好水才能出好蟹,只有把養蟹的水質環境控制好,才能確保大閘蟹的品質。」

  5G時代,物聯網、智能終端、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術逐漸融入養蟹環節中,傳統的河蟹產業已變成信息化、數字化、標準化、規模化、全程可控的科技河蟹養殖業。

  「大閘蟹質量安全溯源體系平台,包含質量安全溯源系統、智慧水產監控系統、標準生產執行系統和集控展示系統,實現大閘蟹從養殖、捕獲加工、倉儲運輸環節的全流程溯源。」馬成駿對大公報介紹,尤其是水質監控物聯網服務平台,能助力大閘蟹養殖戶時刻精準掌握水質參數,實時養水調水,降低養殖過程中的風險。「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們將大閘蟹接觸到的養殖用水,蟹塘的底泥、水草、投餵的飼料等,凡是大閘蟹生長環境中接觸到的,全部定期送檢,按照最嚴苛的國際標準逐一檢測氯黴素、孔雀石綠、夫喃西林代謝物、夫喃唑酮代謝物、夫喃妥因代謝物、夫喃他酮代謝物等多項指標,尤其重點監測二噁英。」

  馬成駿特別向大公報記者展示南京海關動植物與食品檢測中心出具的對大閘蟹檢測二噁英的報告。「我們是到國際認可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去檢測。此外,當地政府機構與海關,都對我們的養殖進行全過程監管與檢測。」

  「前不久,我專門去香港,探路香港大閘蟹市場。」馬成駿說,香港市場對大閘蟹需求旺盛,「特別希望今年能把我們的大閘蟹直接送上港人餐桌,不要再讓大閘蟹奔波輾轉,九死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