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 園/梅雨時光\蓬 山
一到五六月份,日本的電視,就會實時播報各地的「入梅」時間,即是否進入了梅雨季,一如春天的櫻花季那樣。今年,關東地區直到六月下旬才「入梅」,比去年晚了二十多天。
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雨季,在中日韓則有個雋永的名字:「梅雨」。其實梅雨與梅,談不上有什麼必然聯繫。那些琅琅上口的古詩,「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乳鴨池塘水淺深,熟梅天氣半陰晴」……到底是陰、是晴、是雨,還是陰晴不定,不同詩人有不同的感受。
無論是中國,還是日本,梅雨實則都是源自「霉雨」的雅化。然而,一旦前綴了個「梅」字,就立刻變得詩意十足。無論是施蟄存的《梅雨之夕》,還是永井荷風的《梅雨前後》,故事同樣都與梅雨沒有內在關聯。但是,將故事浸泡到梅雨之中,心理、情感、人生軌跡都頓時如受潮起皺的紙,變得糾結綿纏。讀者的體驗也是如此,不敏如筆者,捧起這樣的小說時,心緒竟也能沉靜下來。
梅雨天,是抒寫物哀、侘寂的最好紙箋。許多俳句,比如高濱虛子「梅雨乍晴間,瑰麗晚霞灑滿天,倏然都消散」,信手一筆,意蘊綿綿。現代的年輕人,又融入了更多的新元素:「昂列咖啡香,沉浸寧謐聽蕭邦,梅雨日悠長。」近乎白描,卻代入感十足。
梅雨的名字固然典雅,但「性格」卻並非那麼溫柔。有時激雨如湍,疾風大作,打得路人衣濕傘爛,狼狽不堪,這已是日本一景。而有時淅瀝終日,確乎能「按摩」心情。入夜昏黃路燈下,在闃寂無人的小巷間散步,頗有淡泊之味。只是需提防,一隻流浪貓橫穿跑過,往往緊接着會有一群貓從屋頂、樓梯上躥下跳,那剛湧起的「雨巷」念頭便被一陣冷汗濡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