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北路梆子戲《雙官誥》以情動人

  圖:北路梆子戲《雙官誥》劇照。
  圖:北路梆子戲《雙官誥》劇照。

  中國戲曲文化博大精深,地方劇種各有特色。忻州文化研究院首度來港,參與首屆中華文化節,日前在香港大會堂舉行的「普及中華文化藝術專場」,上演北路梆子戲《雙官誥》,由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楊仲義、成鳳英,以及賈粉桃等擔綱主演,向一眾香港觀眾展現內地北路梆子戲的激昂慷慨,以情動人。\大公報記者 劉毅

  中華文化節活動之一「普及中華文化藝術專場」日前在香港大會堂舉行,長者和學生皆能免費觀看。由忻州文化研究院上演的《雙官誥》,劇情雖為傳統的「三娘教子」故事,但當中宣揚的仁和孝依然打動了台下觀眾。台上演到精彩處,現場不僅有掌聲,更在展現孝悌之處,令部分觀眾十分動容。

  忻州文化研究院首度來港

  《雙官誥》以明代為故事背景,講述的是薛家丫鬟春娥如何含辛茹苦撫養被親娘拋棄的孩子英哥,直到英哥高中狀元而歸,且得知英哥被傳死訊的父親薛子岳尚在人間,也得中功名,春娥也成為了薛子岳的妻子,終獲父子「雙官誥」,傳為佳話。

  導演韓翠翠表示,忻州文化研究院首度來港演出,原本內心很忐忑香港觀眾對北路梆子的反饋如何,現場卻感受到了很熱烈的氛圍,令她倍感驚喜。之後也期待能有更多來香港演出的機會。她繼續介紹:「北路梆子有明顯的地方戲特色,聲腔高亢激昂,多花腔,一個嗨字就能有72種唱法。」

  北路梆子有行內術語謂:「男怕《斬子》,女怕《教子》」,足見《教子》的青衣角色在北路梆子傳統中,被公認為最具挑戰性行當之一。梅花獎得主楊仲義以及成鳳英在戲中分別出演薛保和英哥,賈粉桃則飾演春娥,眾人在劇中的唱功激越酣暢,全情投入,引人入勝,當英哥唱到:「我的娘為了我頭髮已花白,如今為了求功名我怎能忍痛離開。」配合成鳳英的演繹,今天的觀眾也能從中產出共鳴。

  成鳳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戲曲之美獨樹一幟,演員從小就要練功,講究「四功五法」,這都是前輩經過千錘百煉之後,反覆實踐總結而出的表演技能。演員在舞台上要刻畫人物,以塑造人物為宗旨,特別是情和技的結合,以技生情,塑造人物,方方面面都要兼備,這也是中國戲曲博大精深之處。

  楊仲義扮演配角家僕薛保,他認為這一角色十分重要,傳遞了中華民族向善向上的傳統美德。「《雙官誥》是經典老戲,將傳統的三娘教子故事進行創新,將『三娘』還原成丫鬟,不僅含辛茹苦將少東家撫養成人,更在這之後淡泊名利,體現了人性之美,也是中國戲曲永恆的創作主題。」

  賈粉桃在戲中塑造出一個含辛茹苦的春娥形象,她在展現高亢唱功的同時,也不失柔和深沉,她表示,今次能來香港演出,可以讓更多觀眾了解北路梆子,繼而了解到山西戲曲文化,十分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