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辦中國傳統木工課程 教師赴佛山受訓

  圖:學員學習木工開榫技術。\大公報記者敖敏輝攝
  圖:學員學習木工開榫技術。\大公報記者敖敏輝攝

  【大公報訊】記者敖敏輝廣州報道:中國傳統非遺越來越受到香港中小學重視,其中香港培道小學在將詠春拳作為選修課之後,又將傳統木工非遺納入學生必修課,將於下學期正式開課。6月24日至26日,香港培道小學安排首批3位教師到位於佛山的木井方木工非遺傳承基地學習中國木工文化知識,又動手製作木櫈等木製品。此次培訓,培訓班學員收穫滿滿,對接下來參與課程教學充滿信心。

  負責指導三位培道小學老師的是有30多年木工經驗的趙先弟,他目前是佛山木井方工具製造有限公司的員工,也是木井方木工非遺傳承基地的授藝師傅。在趙師傅指導下,三位老師逐一學習打眼、開榫、刨形、收邊、組裝,這是一把木櫈的基本製作流程,看似簡單,做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

  培道小學學校發展主任黎柏傑說,最難的是榫卯環節,鑿子的握法、傾斜角度、敲打鑿子的力度,都要掌握得當;換了另一種材質的木材,力度和角度又不太一樣。

  中文老師陳建燁一直對木工藝術感興趣,無奈香港資源有限,學費亦昂貴。此次來佛山培訓,他發現沒想像中那麼容易上手,比如,木頭開洞要麼太小,要麼太大。「原本一度灰心,但看到趙師傅很快做出一個精美、有質感的木櫈,像一件藝術品,我又很受鼓舞,又能夠耐心、用心學下去。」

  將中式工藝重新引進香港

  黎柏傑說,培道小學一直嘗試將非遺學習引入校園,恰逢近年學校擴建,增加了不少課室,專門作為學科之外課程所用。

  學校設置了一門詠春功夫選修課之後,又有意設置木工製作課程。學校曾請一名來自德國的木工師傅,但發現他的教學內容和中國傳統木工工藝有較大差異。與此同時,學校也發現,香港市面上所使用的刨子等木工工具,絕大多數是歐式的,外形和用法與中式工具有不少差異。他們認為,中國傳統文化和技藝,應該在香港得到更大普及。

  在粵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工合空間的引薦下,培道小學與木井方木工非遺傳承基地一拍即合。木井方不僅有木工老師傅、木材,還有非遺傳承基地,完全可以支撐培道小學開設木工非遺課程。

  「我們的目的並不是將他們培養成木工師傅,而是讓同學們在學習非遺技藝中能夠陶冶情操。同時,掌握了一門技藝,會激發他們的創造性,在未來也會有更多可能性。」黎柏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