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暢行五城 記者「挖礦」更便利

  走入寬敞的廣州番禺站,整體裝修風格類似地鐵站的設計。在開闊的站台層走訪時,有香港行家笑言:「大到可以跑步。」進入月台層,30多個城際站點密密麻麻地連成一條線,當中不少站點讓大公報記者眼前一亮,甚至感到一陣「狂喜」。

  散裂中子源大科學裝置所在的東莞大朗,集合了華為、粵港材料實驗室的東莞松山湖,擁有大量供港年花的順德陳村……這些都是記者在大灣區內地城市採訪時經常會到的城市。

  以東莞松山湖為例,由於沒有直達的高鐵站點,記者在廣州需要乘坐高鐵先到虎門或石龍,再坐約40到60分鐘出租車才能抵達,路途較為漫長。往往在下午結束採訪時,還要抱着電腦在出租車上趕稿。如今這條大灣區「大號地鐵」的開通,不但可以直達目的地,還可以在回程時在平靜的車廂內寫稿。大灣區發展日新月異,每個城市均是新聞富礦,這條串聯貫通廣佛南環、佛莞城際與莞惠、佛肇城際的城際線,讓記者在新聞路上「挖礦」變得更加從容方便。

  在體驗乘搭這條粵港澳大灣區最長城際的過程中,不少香港行家除了羨慕廣東城際的四通八達,更期待這條城際早日對接深圳,讓他們從香港到灣區內地城市採訪更加便利。

  大公報記者盧靜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