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科技騙案需以科技對付


  本港今年首季涉及人工智能(AI)技術偽造影像(「深偽」)的詐騙案件劇增,引起立法會議員關注。保安局局長昨日答覆時透露,當局自去年有統計以來,最大一宗與深偽相關騙案損失金額高達2億港元,情況令人震驚。「解鈴還須繫鈴人」,科技快速發展,相關騙案數量以幾何級數上升,大部分傳統應對之策愈來愈力不從心,當局除了要健全法規及與各地加強合作打擊數量外,關鍵還在於要使用AI對付AI、科技對付科技。

  騙徒利用深偽換臉和擬聲的技術愈來愈成熟,技術門檻愈來愈低,由不久前還需要較高級設備,到現在基本上普通筆記本電腦、甚至智能手機已能夠進行深度偽造,由此衍生的騙案數量暴增。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總警司林焯豪昨日表示,今年首4個月,警方錄得科技罪案數字已高達1萬多宗。科技和犯罪手法不斷變化,有騙徒更加「膽生毛」,於今年初製作深偽影片偽冒行政長官李家超,推介所謂的投資計劃,幸好被及時發現阻止,才沒有造成大損失。

  然而,科技騙案無孔不入,即使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亦容易中招。今年1月底被騙2億港元的個案中,騙徒假冒一間公司的英國總公司首席財務官,邀請多名高層進行視像會議,以深偽預錄製影片成功騙取巨款。有專業學識經驗的高級管理人員尚且如此,一般市民更不用說。前年,內地舉辦的一個國際大型網絡安全博覽會上,職員示範只需數十秒便能合成深偽視頻,約30%是人類僅憑肉眼無法識別。

  本欄過去多次呼籲,當局需從速健全與AI相關的法規體系。昨日保安局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時表示,法改會正就電腦網絡相關罪行進行研究,政府會密切留意,適時檢討法例。健全法規體系,亦需要執法配合。警方於今年初推出的「防騙視伏App」,幫助市民識別可疑來電或網站,這是以科技防騙的一大進步,但還遠不足夠。當局還需要加強科技主動偵測能力,包括無間斷地以AI主動掃描辨識網站、廣告和視頻,利用新法例賦予的權力,暫時自動屏蔽可疑資訊,自動追蹤源頭和截斷資金流,多管齊下防堵科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