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為未來】發展健全制度 杜絕AI抄襲

◆ 只要秉持學術誠信的原則,抄襲疑慮必能迎刃而解。 資料圖片
◆ 只要秉持學術誠信的原則,抄襲疑慮必能迎刃而解。 資料圖片

  學術抄襲是一個有違學術誠信、妨礙學生學習的行為,學術界向來嚴禁學生抄襲。然而,ChatGPT、Bard等人工智能(AI)聊天機械人相繼興起,令抄襲變得更容易掩人耳目。

  有見及此,部分院校禁止學生使用AI來完成課業。惟AI的發展勢不可擋,允許學生使用人工智能似乎已成大勢所趨。因此,在允許使用AI的同時,如何避免學生抄襲成為學術界的一個重要議題。

  要討論該議題,必須先對抄襲的定義有所了解。抄襲的基本定義就是取用別人的課業或作品來冒充成自己的課業。這個定義不難理解,因為這種行為明顯涉及欺詐。

  然而,以學術界的標準,即使是直接抄錄他人作品的一個句子或把他人的想法進行改寫而不加註明,也同樣被視為抄襲。因此,學生在引用他人的作品時必須註明其出處。這是學術界向來堅持的原則。

  為防範抄襲,部分大專院校就依據上述原則,制定了AI的使用指引。他們的立場大多是,學生可以利用AI作為獲取靈感的一個工具。若然,學生在課業中參考或引用了任何生成的內容,為恪守學術誠信的原則,學生都必須加以註明。當然,不同院校、中小學、乃至不同的學科也有不同的細則。

  秉持學術誠信 順應科技發展

  即使訂立了清晰的指引,如何防止學生利用AI進行抄襲卻是一個難題。以往中小學生的互相抄襲往往有跡可尋,老師也容易識別。

  大專學界均有電腦系統檢查學生的功課是否抄襲,但AI生成的內容卻是獨一無二,要偵察學生有否利用AI進行抄襲並不容易。為防止學生抄襲,老師需要時刻跟進。例如,要求學生清楚展示完成課業的過程,或要求學生解釋課業的內容等等。

  現時,坊間有些AI工具,例如GPTZero、GPTRadar等,均可以識別課業是否利用AI完成,相信這些工具對打擊抄襲有一定的幫助。

  事實上,網絡起初興起的時候也曾引發類似的抄襲疑慮,然而學術界至今已發展出健全的制度去打擊網絡的抄襲行為。如今AI雖掀起另一波的抄襲疑慮,但相信只要秉持學術誠信的原則,這波疑慮必能迎刃而解。

  ◆ 中大賽馬會「智」為未來計劃 https://cuhkjc-aiforfuture.hk/

  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及教育學院聯合主辦,旨在透過建構可持續的AI教育生態系統將AI帶入主流教育。通過獨有且內容全面的AI課程、創新AI學習套件、建立教師網絡並提供AI教學增值,計劃將為香港的科技教育寫下新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