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性解決生育率下降

  劉韋瑋 資深傳媒人

  本港近年的出生率持續走低,根據聯合國發布的《2023年世界人口狀況》,香港生育率是全球最低,每名婦女平均只生育0.8名子女,可見情況相當嚴峻。相信大家都知道,一個城市的繁榮,人口數量佔非常重要因素,要有足夠人口始能帶動經濟,栽培出色人才。生育率低已為香港亮起警號,如不及早「止血」,情況極不樂觀。

  對此,政府制訂多項鼓勵生育措施。行政長官於去年施政報告公布系列措施,包括新生嬰兒獎勵金、提高與居所有關的稅項扣除最高限額、資助出售單位優先安排、公屋優先安排、支援在職家庭育兒及促進家庭教育等。然而,社會上對這些措施的反應似乎不大。問題癥結是面對經濟壓力及子女教育,將是沉重的負擔。

  有統計稱,在香港養大一個孩子要300萬,甚至可能不止這個數字。試問當下本港經濟情況,打工仔平均收入約2萬,尚有可能朝不保夕,他們對生育的考慮當然要更加審慎。當局推出的鼓勵生育措施中,新生嬰兒獎勵金每名只得2萬,為期僅3年;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下,設立輔助生育服務稅項扣除,每個課稅年度可獲扣除的開支上限只10萬元。老實講,孩子養大成人至少18年,發放2萬新生嬰兒獎金;每年扣稅10萬,真係「得啖笑」。欠缺吸引力。

  生兒育女是一個人生重要決定,必須考慮周詳。大家關心的是子女成長過程的生活,收入是否穩定,子女照顧能否安排好,教育是否適合,將來能否自立等,才是最重要的因素。當局必須針對解決這些問題,讓人們感受到安居樂業的幸福,自然就會減少對生育壓力的顧慮。期望當局在全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努力下,給予市民美好的願景,讓生育率下降的情況得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