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院士膺國家最高科技獎

  習近平頒獎並講話 強調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和中國科學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24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等頒獎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中國式現代化要靠科技現代化作支撐,實現高質量發展要靠科技創新培育新動能。必須充分認識科技的戰略先導地位和根本支撐作用,錨定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備受矚目的中國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揭曉,由武漢大學教授李德仁院士及清華大學教授、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院士,獲得這一代表中國科技界崇高榮譽的獎項。

  李德仁是國際著名的測繪遙感學家,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作為中國高精度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的開創者之一,他長期致力於中國遙感對地觀測水平的提升,持續開展基礎理論和重大技術創新,創立中國高精度高分辨率對地觀測體系,推進中國測繪遙感產業的跨越發展,為中國從遙感大國到遙感強國作出傑出貢獻。他帶領團隊研發出全自動高精度航空與地面測量系統,引領航空與地面測繪遙感重大變革。

  薛其坤則是凝聚態物理領域享有國際聲譽的實驗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作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基礎研究領域取得國際引領性重大科學突破的傑出科學家之一。他率領團隊取得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和界面高溫超導的兩項原創性科學發現,均在國際上產生巨大學術影響。作為中國量子科技戰略科學家,他一直積極為中國量子科技發展建言獻策,為中國量子科技的發展戰略謀劃和系統布局發揮重要作用。生於1963年12月的薛其坤,成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自2000年度首屆評選頒獎以來最年輕的獲獎者。

  香港多個項目獲獎

  除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外,中國2023年度國家科技獎勵另4項大獎也一一揭曉並頒獎,國家自然科學獎49項,包括一等獎1項,二等獎48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2項,包括一等獎8項,二等獎54項;國家科技進步獎139項,包括特等獎3項,一等獎16項,二等獎120項;10位外國科學家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另外,香港特別行政區專家和機構參與完成的多個項目榮獲獎項。其中,香港科技大學物理學系講座教授戴希在中國科學院工作期間參與完成的《拓撲電子材料計算預測》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香港科技大學李衛平參與完成的「數值幾何不變量在雙有理變換下的變化」項目、香港大學徐愛民參與完成的「生長因子FGFs調控糖脂代謝新功能與新機制」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香港理工大學戴建國參與完成的「大宗細粒固廢低鈣重構製備超穩材料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中國鐵路(香港)工程有限公司參與完成的「戰略金屬氧化礦高效浮選分離多維度精準調控創新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